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小升初,中考到2021高考

(2021-06-27 23:31:57)
分类: 中考高考
2021年高考结束了。随着我们自已对高考越来越多的,不由自主的关注,高考也越来越多地,在大脑中呈现为活的运作模型;越来越不再是,以往的“人造的喜报数据比吹牛,真真假假谁更牛”的无用资讯。所谓“人造的喜报数据”,不一定就是假,只是意义不大,而且各自取自已最好看的角度姿势,如同电影里的全是帅男美女。但是有点大脑的,别以为那就是生活现实。

皆大欢喜的喜讯,代表性就是人人有份,如同太公分祭肉般的“人人高优率大涨”,——>>至少是连续第二年了!原因无它,被称之为“即是高优率”,今称特控率的分数线,它的宽严程度,与之前的高优率,排位上差了几万名;如果再与以前的一本率,甚至重本率相比,差不多就像拿亚洲象跟它们的祖先,像现代猪大小的动物,比体型!虽然,五千万年前,它们是亲戚。
结果就是,诸般学校个个可以欢庆“特控线大优,大进步,历史新高峰……”,现实意义则是,高的说明不了什么,低的就实在……。现在知道特控线含义,差不多就是在广州有本科大学读。

这特控线固然不是我关心的,甚至于现在并未明确的“211率,985率”,(去年省实的数据,大约是90%+,45%+),也不是我关心的。因为它不能形成,能说明问题的运作模型。我不是关注奇闻轶事的记者!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还是为了掌握从小升初到高考的升学规律,以便为自已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我需要的是真实有用的成绩,在各个学校的形成概率,以及原因。这样,就需要将这一界现知的高考毕业生成绩,与当年所知的小升初时候,“掐尖,喝茶,神府”,再联系这界中考的情况(与尖子生无关),高考成绩的对比才有意义。

这一届高考毕业生,他们在小升初热闹时,正是我开始关注小升初的时候。很清楚的记得,跟梦妈就二火的好坏与真假,发生了争论:梦妈一如既往地惊叹于传闻,而我就一如既往地,质疑于传说,认为二火当时传闻的中考成绩(也就是再前两届),有水分!逻辑上是不可实现的。所以,如果不是假的,就是经过了特殊处理。同样逻辑,今天也适用于对衡水的判断。
最终导致,我家小梦后来就放弃了二火。而事实上则是歪打误撞,与二火之前的成绩真伪,无关:二中后来采用的计谋,是吸星大法,虚空二火班接受粉丝新生,借二火名办二信,多招了400名火源。

这正是2015年小升初最大的特点:二中的坑班,开始升温着火。虽然还没有到最火的时候,两年后的坑班,多达8000人入坑;由于招生在华附奥考之前,华附奥考时就喝茶!——>>这是二中发明的,——>>所以二火的80个生源,质量不亚于华附,至少从综合成绩的角度上而论。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几个大神,比如马同学,代同学等。这一条,当然是有争议的,因为坊间认定华附当时也是80个的奥校生源,一定是更优秀!——>>华附的校长(姓朱?朱子才?)就显然持相反的观点。校长颇委屈地对当时记者身份的“大少”抱怨:华附的生源不是最好的,只是给挑剩的。

华附校长如果知道未来时,相信就不会抱怨那么早了。因为后来“抢生源”的主,那是越来越多,这还不包括,当时已经成型的大奥和六改。大奥开始在名义上也是80人,后来年年扩军,援引二火的办法,最后扩张到了300人以上。执信在当年申请了40人的执奥名额,不过最后是不是只有40人,秘而不宣。如果我没有记错,执奥在奥数大战的最后阶段,应该是扩军到80人。然后就是小南山,似乎是姗姗来迟。不过由于省实一直有相当的号召力,小南山一出场,就把其他几家比了下去。不过小南山一直到最后,本部都只有两个班,没有另外的增容。除了广州的竞争者,还有深中也到华附奥校抢人。所以华附的生源水平,自2015年开始滑坡,应属实情。华附自已也走上不断扩军的路,到奥数大战后期招到180个,还不算113中给代招的。

定格在2015年的小升初,当时已经有华附,二火,大奥,小规模的执奥,和规模本来与大奥一样的六改,五家的子弟兵实验班,——>>有没有发现,广雅没影子!省实的小南山,还要过两年才出世。另外对后来格局有影响的,还有广外和天外。而西外就刚刚过时。印象中广外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只是邦爸作为家委会兼品读行的老大哥,使劲为广外(还有广附)吆喝,颇有建树。天外则是天河区出于“掐尖为天河区创造一所好中学”的目的,点招了150人(?)的子弟兵。回顾起来,彼时已经是民校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一线生源,已经开始给这些“公校实验班”先抢走了。民校除了进一步衡水化,寅吃卯粮地“刷!超刷!”,没有太多的办法。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未认清这个新形势。这些家长,通常也没有搞清楚,中考与高考之间的不同。

对比今年的高考成绩,即便再往前联系两三年,或者再联系外界如深圳中学,都可以发现,子弟兵实验班,对各校尖子生层次的影响。即便是执信奥班,利用得并不算好,但也仍然出了王义寅。子弟兵的实验班,实际上成了各一线学校尖子生保留盘。广雅之成绩被动,滑坡,与广雅缺乏实验班的核心生源,息息相关。执信,曾拥有质量一流的执奥,成绩就差强人意。

再定格到2018年中考。相比小升初,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第一,各一线民校当然也贡献了若干优秀同学,(中大附曾最受赞叹,后来天河省实取而代之,不过天省规模是中大附的三倍!),不过各校核心毕竟仍然是各自初中开始培养过来的子弟兵实验班。第二,省实华附都可以接受全省尖子生报名,省实因为当时没有自已的子弟兵基本盘,被误认为“南山只招广州市外”。而外县市的尖子进入华附,(通常是大仙班),就如同撒进奥校基本盘中的胡椒粉。第三,天河外国语宣称创造了全市第一的中考成绩,(其次是二中应元),而且保留了基本盘。
当时各校在中考招生时,还是颇有自主性。所以子弟兵实验班,一般都是2+4模式。这条以华附最一贯,广附最激进,二中是两者分流,六中执奥就比较保守。天外显然不可能搞2+4。

2018年中考的一大特点,就是中考成绩,与各校子弟兵的基本盘,关系并不是很大。这种模式,后来发展成“内签,包捞”,或者早在2018年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中考的成绩“末位分”当然各有高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执信的668事件。但是,由于对学校成绩影响最根本的,是排头的报名成绩。末位排位,影响的主要是现在“特控线以外的学生”。所以以往坊间排列的“中考末位排名高低”,(2018应该是华附>=省实>=二中),其实并不重要。对于高分段志愿来说,当时应该是大仙与南山并驾齐驱,(华附奥班不经中考录取),然后是格致与其他学校的重点班。由于省实体量比华附大,南山格致品级又比其他市级学校高,所以高分段生源的得益来说,省实应该是最得利。这也是市属学校,力图“内签,包捞,掐尖”保住子弟兵的原因。

然后就看到这届的高考成绩了。详情不说了,大家都可以看到。了解前因后果之后,或者更有利于,了解每一学校在这届学生身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至少,较之简单排序真真假假的所谓硬数据,特控线之类,要实在得多。

只是提一提,一些不起眼的学校。比如五中,一直被认为,掉到三线去了。但是今年的表现,似乎与七中处于同一水平。真光,以往一般是被认为是二线,但是从尖子生的成绩看,实际上掉到了二线尾三线头位置。铁一的喜报可能快了一点,真的将大涨的特控线当高优了。至于一线中的“执信,广雅,六中,广附”,如果忽略他们的“省百名,特控率”,(前者跟子弟兵条件有关,后者跟中考录取末位有关,两个条件都是二中最优),这四校的成绩其实都是中规中矩,估计也和二中差不多。(有点遗憾,二中没有公布这方面详情)。

虽然我不喜欢黄冈中学搞衡水模式。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复读生因素和尾位不统计这些技术手段的话,无论是从省百名数,还是从600分加(中高分段)的人数计数,黄冈中学今年的数据,超过了上述四所一线高中和广外。至于广外,成绩公布得不三不四,然后过一段时间,该校就变成外星人消失了。仅从中分段比例看,广外似乎与四校相当,但是没有高分段尖子。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