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细地在阅读中学习

(2021-07-09 13:24:14)
分类: 生活日志
明天开始暑期上课,小梦还有一个星期,才学考结束。学考是在下学期,忽然通知全部在高一考毕,要求全部A!这样就不得不紧张起来,也有一定的挑战。其他就考完了,超额完成了这个学期的目标,也暴露了明显的弱项。这个学期的目标,就是以高考为标准,消除所有不稳定的因素,达到中上游的成绩。原因在于,“竞赛带动综合”,最后必定要经过高考这一关,特别是在政策压缩竞赛空间的年代。竞赛训练带来的好处坏处,都需要体现在综合成绩的排名上,由此显示暴露自已的弱项。世界上既然没有天才,就不能指望,最后阶段弱点自然消失。

这次五校联考还是六校联考,我一如既往地,不会花精力,追踪坊间传闻的成绩排名。这种观念,来源于我自已,对于近年来泛滥的“数据为王,滥用数学”的认知,或者说觉悟。在缺乏逻辑可解释的联系之前,数据或者说数学分析,其实是没有意义,本身难辩真伪,特别是细节,又总是受困个案不能说明全局。所以,宁愿等待可以知道的真实信息,陆续浮现,再整合各方面资讯,通过已知的逻辑关联,结合数据浮现,获得对当前形势的认知。"对象逻辑关系,优先于数据"是基本原则。奥卡姆法则“如无实证,不要引入实体”,用到数据分析领域,就是“如无逻辑关联,不要引入数据”,杜绝了指鹿为马。而当“缺乏真实数据”,只剩下逻辑关联时,它就是所谓的“理论学术领域”。典型如“理论物理学”,就是缺乏实证数据的逻辑体系。

在相对清晰的逻辑判断下,结合不同阶段的“数据,反馈”,对这次学年情况的掌握,只有一点波折。
就在确定学考与期末考之后,正是紧张情绪升温时,忽然之间疫情了!学校不上课了,一直到考试前一周,才重新上课,主要是把这个学期的学程完成,还不是这次考试的内容。
小梦因为要上网课,把我的书房抢过去,把自已关了起来。平时大门锁死,敲门不好,不理她嘛,也不好!
这家伙的动静本身可疑,逆反年龄,有话她也总是窝在心里。连梦妈也犯疑:这家伙自已在房里,是真的做事,还是假的干活?
梦妈屡次三番要强行打开书房大门。我的建议是:反正只剩下几天,是真是假,只能等到考试结束后,根据结果,再说。现在强行的话,只会产生新的干扰,不如顺水推舟。
理论上,由于学情考情开始趋于紧张,所以大门紧锁之下,(网课效果差,学校要求家长监督,学生需要排除干扰,也是实情),即便有所偷闲,相信也是低比例的。
方法之类对不对,放松的办法好不好,也只能等到整个阶段结束,再视乎结果作调整。
比较低效的处理方式,就是家长无意中,把自已的焦虑传染给小朋友,貌似“监督”,实际上是“朝令夕改”,令孩子无所适从。

考试结束后,小梦主动的话挺多。一般的经验,她的话主动的比例大了,就是自我感觉比较好。至于话里是说难的还是容易的,反倒没有多大意义。
智学网首先透露无分数的成绩时,CT图像是:四科排头,两科压尾,典型的理工型。排头的还不是非常的头,压尾那是非常的尾。总体成绩中上游,约略在中大线排名内的一半之间。
然后是咱家情报总监,梦妈同志,一番奋斗,陆续拿来了各校参差的“个别成绩”,—>>只有个别成绩,领导部门保密工作做得好,坊间群里传闻的,还不如小朋友校内知道的。
典型的图像就是,省实的分数特别的差,比别的学校,平均差了几十分。如果不是省实这一届特别地弱,(逻辑上似乎不可能,这时可以看到,逻辑先于数据),就是数据形成的过程中,some thing wrong。因为是个案,各自之间的形成,有着不一样的条件。最后大约判断的原因是:省实拿的是原始化,有些学校拿的是“预测的赋分”,自然而然地,就高了几十分。
最后,小梦经老师讲解,彼此介绍,知道了周边若干的平均分,自已所处位置的图像,就开始清晰起来了。
原来的判断并没有错误:当前位置,大致在中大线排名内的一半之间。
排名偏头和偏尾的科,至少一半存在偶然性,属于精细程度出现差别后,同一层次内的上上下下。这样就涉及到,下一步,如何提升“精细阅读”的问题。

这个位置,达到了第一个目标:自中考之后,稳定了阵脚,各个环节的强弱缓急,开始清晰起来。小梦在小南山开始,比较大的困惑就是,教学与考试脱节,“考的不教,教的不考”,几乎每次考试,都接近于裸考,几乎没有温习的时间安排。初中阶段,那是因为学校当时准备的是2+4,其实并没有非常重视中考抢高分,没有必要把教学精力压过去。一般的考试,就算不温习,小南山也可以排到挺前的位置。本来是打算,初三下学期,整体给这帮2+4的同学,准备一轮中考温习,纠正一下细微处得失分的弱点。
别人是为中考,纠正了三年,小南山只能从来靠自已。即便这一次学年考试,大南山也同样没有温习:考的是大半年前学的,现在学的东西,与这次考试基本无关。

但是偏偏地,去年下学期一开始,就……疫情了!全部封在家里,而且小南山也不是温习中考,还在继续学习从高中到竞赛的课程。自已练习一下中考题卷,并不能解决“细微处可失分”的,那些“不是问题的大问题”。这个环节一直等到六月份中旬,疫情初步缓解,全部复课,同时中考推迟(与今年一样),才有了一个月的中考备考的专门上课。That's All。
可能与此有关,也可能与去年,明显的“不确定性增加”有关,(涉及到的学生层次非常广),小梦中考虽然风平浪静,但是成绩其实并不亮丽,未完成“自我定锚,确定位置”的作用。
记得马耀华妈妈曾经当面说过:如果不参加中考,过不了自已那一关。我完全认同,原因也就在于,“免于中考风险”当然是大好事,但是“通过中考锚定高中起点位置”,也非常有必要。

显而易见的,2020中考,没有达到这个锚定的目的。中考“区分效果不好”,结果就需要在高一阶段的考试,努力去弥补这个环节的缺失。但是偏偏从暑假到高一上学期,活性时间几乎被学校集训占去了,而对于小梦来说,效率低下。小梦已经习惯了,一个个环节如巴巴罗萨计划,推土机推进式的阶段方案学习,——>>她遗传的老爸这个优点,也会产生相应的缺点,那就是一般竞赛老师,那种选天才式的漫灌教学,指望天才从漫天难题中浮现出来的方式,(通常被指为题海战术,但还可以细化),小梦非常不适应,她觉得差不多就是在浪费自已时间。
所以很早就有“学校集训,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自已需要在堂后,给她救火!在中考后的暑假,以及高一上学期,主要是对各学科,被占用时间的救火,也是希望尽早“自我定锚”。

另一个麻烦事就是,小梦的逆反程度虽然不大,逆反年龄似乎被推迟了,高峰出现在初三到高一之间。表现在,她不太愿意听从建议,总想先证明自已是正确的。这种言行,总让我想起,小梦小时候,仍旧是圆头圆脑的年代,当她对某样事上心有了感觉以后,就会小手一把的推开大人,自已按自已的想法玩下去。有些家长老师,会选择“坚决纠正,必须按告诉的去做”;我是相反类型,自已step back,只在暗中护航,以免不可收拾。无论是意外成功,还是预期内碰壁,都让她自已去试试。虽然是在容易让人操心的学业领域,我还是按这个办法去做。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机会超过父母,或者超过老师。否则,孩子的成绩成就就只可能是“父母,老师”的子集。当然,这种教育方式,最尴尬就是面对书房,那堵紧锁的大门的时候。由此可以设想,寄宿学校比如衡水,“严格管理”的实质,其实就是堂而皇之地打破那堵门。如果仍然碰上孩子的逆反,就加倍暴力地,直到孩子就范,甚至“滚回你的家去”,由此完成学生的清洗,包括乘机淘汰差学生,——>>衡水的所谓成绩,是否在此清洗之后的数据?在此逻辑之下,那些所谓数据有意义吗?——>>同时也令就范的孩子,只可能成为老师或学校的有限子集。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克服了寄宿学校的管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老师疲了我搞自已那套,老师输了,以后别来烦我”。这种保留了自我的学生,所谓我行我素,才能发扬光大。

高一上学期,缺乏锚定状态的条件,成绩也差强人意,大约中游,强的都不明显。本来很强的化学,也开始成了弱科,然后觉得生物也同样很难,最后她自已选了地理。“化学,生物”都觉得不着头绪,这已经隐约指向一个,我曾经为之担心的弱点《梦的语文,需要敲敲警钟,2017-10-30》。因为小梦那时侯,“小手”推开,拒绝按照我建议的“阅读和写作的练习路径”,老师和梦妈都附和了,声称“现在应试,跟你读书的时候,不一样”。所以我只能“后退一步”,观察结果发生,但缺陷显示就摆在那里。结果的发生,却是浮浮沉沉,现在却越发明显。
对于一名“一般优秀”的学生,比如踏入中大线,一般性的阅读水平,勉强足够了。但是对于更优秀的学业要求,阅读的量和思考,带来的精细性和学习效率,是老师讲学,不能够代替。

化学修正了一个学期,梦花的精力是很大的,基本上解决了原有的问题。但是化学仍然大起大落,一度排上了榜首,——>>不过那是在有机化学!——>>这次是排到了倒数第一!不过由这个排名,也可以看出,省实与其他五校成绩的分差:小梦化学原始分,排省实倒数,却是在五校中排中位!仔细研究梦的试卷和答题,我发现试卷其实不算难,但是紧扣着课本。化学与生物一样,本身显示为缺乏逻辑的若干知识点。如果脱离课本,考点就会显得很零散,这是梦曾经感受到的无奈。机构会就课本的考点,作精细的刷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阅读。小梦没有上机构,也不会上机构,就需要自已完成这个“回溯于课本组织”的练习过程。这样,她已经花下去的精力,以后就会体现为考试的成绩。处理的好的话,化学甚至从此会变成她的强科。

另一个倒数的科,就是曾经令我担心的语文,在中考也是拉了后腿:在普涨大送分的同时,她考了历史最低分!而在此之前的模拟考,梦的语文还是全级排头。不过与平均分对照之下,发现差距其实不是怎么大。反而“大起大落”的描述,更为准确,——>>彼此差距很小时,此起彼伏的“偶然性”构成名次大起大落,是有欺骗性的。要克服这种偶然性,指向的解决方案,就是“阅读精细——>>答卷标准,答卷精细”所带来的层次提高。精细程度的提高,就可以摆脱局部偶然性得失,带来的此起彼伏。这是就题论题的“错题必纠”,所不能解决的,必须首先解决“系统性的逻辑弱点”。

好消息是,“弱科暴露彻底”,方便重视突破;弱科弥补带来的名次增益,也最为显著。坏消息是,它涉及到“学习阅读的精细程度”,在层次上的提升。这是需要努力的。
革命尚未成功,咱家还需努力。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