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年级儿童,过分依赖机构的坏处好处

(2021-03-30 20:48:20)
分类: 中考高考
当低年级儿童的成绩,确认要点,取决于儿童的注意力后,也就可以解释,自已周边的绝大部分情况:为什么举目常见,常近接触的儿童,在四年级以前的成绩,至少都是相对优秀的?那怕日后学习态度很烂渣,但是在低年级时,那个“相对优秀”,似乎就是跑不掉的。原因大概在于,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大致可以认为是“父母学历的平均数”。只要家庭结构,不是有着很大的自相矛盾,以致抑制了这种父母因素的作用,约略就可以确定,儿童在低年级时侯的成绩层次。

即使父母的教育层次,相对偏低,但是如果经常一起玩的伙伴是高注意力水平,儿童本身越认同优秀同伴,也就越会得到同伴的感染。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近朱者赤”。注意力在这种与“高层次伙伴”的游戏中提高了,学校的成绩,自然也会有相应的上升。反过来影响的可能性,当然也是存在的。那就需要靠父母,替自已的儿女把好安全筏:既不必有歧视性的挑选,也要避免子女,不小心染上不良习惯。

同样的模型,去理解低年级的孩子,送到机构去补课,“感觉自已成绩好了”,其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幸存者佯谬”。因为机构会按照(通常也是家长要求)分层教学,实际上只是显性化了,各个家庭本来的教育层次。并不存在多少,“近朱者赤”的机会。最通常的情况下,机构补课,多少会超前学或者扩大学,(这个超前与扩大,对于父母程序高的家庭,本来就不在话下,差不多只要不迷上打手机,就可以做到)。小学的学校成绩,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就间接地告诉着孩子的观念:和机构这一批同学一起,就可以机构作担保,携手进大学之类,——>但是,明白上述影响关系,就明白,越是对于机构“低层次的分班”的孩子,就越有可能失望,极高概率!

问题就出在,越是“低层次分班”的孩子,继续依赖机构,其实越是用“用机构的补,替代了自已孩子的注意力发育”。替代越强烈,(比如有两三年级的家长,声称一周上八九个班,最后也只是到了很一般的初中),自已孩子的注意力,发育越迟,越薄弱,高年级的后果就越麻烦。反而是“高层次分班”的孩子,比如学家集训队,都是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小儿童!因此也不存在“近朱者赤”,形成了另一个激烈竞争的,(仍然是)绝大部分人陪跑,但仍有少数尖子得以筛留的作用过程。这些筛留者通常就是华附愿意抛出橄榄枝的对象。

诸如“神府,神学院”这类夸张性的渲染,掩盖了一个与所有家长利益切身的关键:要从一开始就处于金字塔尖,并一直保持在那里,真是谈何容易?是否是必要的途径,——>学而思集训队,大约80%能够进入华附,但是华附收生中,只有40-60名来自学而思超班以上。(当然还有其他机构),又不容易定论“必须”。但是如果把“学而思”换成“机构培养”,似乎达到80%以上。那就可以看成,差不多yes了。原因与华附奥考,实际上不见于一般的书籍与训练有关,另一方面,许多人也确实是“当作游戏玩玩还可以,专门去攻读,有点过分”。

学海本来无涯!那怕别人百般渲染“神府”,也不见得人人都觉得,值得不惜代价地冲神。何况,99%以上的冲神,是失败的。失败也就失败吧,只不过,自已子女要来挺优秀的,却非要被机构划到“较低分层的分班”中,就可能形成“近墨者黑”的效果:等于用机构的指标,(有人神化,有人否定),否定自已的孩子(这是最要命的),让自已本来更优秀的孩子,向其实更低层次的孩子看齐!!

这就是我家小梦,最终没有上机构的原因。因为明显看出,机构评级更高的一些小同学,明明比不上我们自已!自然会怀疑,机构到底是那门子的“专业眼光”,——>假如我们自已不是以神府为“华山一条路”,真的没有必要,那样虐待自已啊!——>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
而一旦“神府以外,都可以成为选择”,比如小南山,前述必要性逻辑,更是加速崩溃。“非上机构不可”的逻辑,是根本说不圆!

当然,从模型中,仍然可以看出,存在一种概率很低的可能性:本身教育层次偏低的孩子,因为机缘巧合,或者真的“天赋聪明”,总之,“意外挤进了最尖层”,能够一直享受到“近朱者赤”的好处。最终“家庭教育逆袭”!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似乎没看到。即便是最弱势的神孩子,父母都是比较名牌的双大学生!换言之,他们本身的层次就不低,仍然难脱“幸存者佯谬”的可能性。

由此也看出,机构的业务模式,bussiness model! 实际上是尽力维持着最顶尖的“示范层”,(以往经验,学家集训队基本上等同于华附从学而思在读生的招生数量,略增略减,并不严密等价,关联度不超过80%),——>这种尽力,是真心实意的,以致可以免费,维持这批学生,除非……“渣了”,——>由此招引来,多得多的“低层次分班”的学生。而对于后者,机构的帮助其实不大,越是低年级越是小。虽然说不上,是对“被分到低层次分班的同学”毁苗不断,但是“因为被硬是送进机构,而自毁前程”的小朋友,发生比例,不会很低的。

结论,越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越是要避免,把希望单纯寄托在机构上。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求人不如求自已”,自已学一点育儿教育的ABC。甚至只是多玩玩亲子游戏,一起回味公园玩得多开心,讲讲自已知道的故事,效果就已经很不错。目前的父母基本学历都有高中,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启蒙,其实是足够的。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