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充满生命力地成长——《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2023-04-17 14:12:14)
标签: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交流

让孩子充满生命力地成长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王灿

01无条件的爱

父母与孩子建立一种稳定地、值得信任地链接。

如果有一份职业可以和母亲的角色契合,我认为那个职业就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母亲和教师,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陪伴这些有缘来到我生命中的孩子们。我们一生想给予孩子的太多,究竟什么对孩子而言最重要,什么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支柱性作用,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呢?

父母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对孩子本身全然地看到、接纳。无条件的爱是让孩子感受到无论自己优秀与否、成绩好坏,都被父母爱和接纳着。无条件的爱能够带来什么?就是信任、尊重、安全感等。当孩子内心当中存在着生命力,坚定地相信自己被爱时,困难和挫折都抑制不住他,他就像种子发芽一样,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寻,不断地自己找书去读,不断地进步,这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发展最重要的来源和力量。

教师无条件的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自身生命力的个体,去唤醒、去鼓励、去带动。“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觉得被老师看到、信任、接纳,内在动力持续产生,他自己会去爱学习,爱探索,会敢于对困难发起挑战。我们老师只需要站在他们的身后,在他们学习没有方法技巧的时候予以帮助,当他们心里出现困惑和痛苦的时候予以引导,当他们内心动力不足开小差的时候用机制规范和激励……当师生之间有感情的链接时,他们之间才能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温柔而有边界。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师长一定要指出来,纠正错误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他知道,父母师长是关心我的,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做错事、踏错步而不管我。批评也可以饱含善意,态度可以严厉、语气可以郑重,但是落脚点不是对个人的愤怒与发泄,而是对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的指导与纠正。

别让威胁与控制斩开爱的链接。大人深深地爱着孩子,常常有种焦虑叫做“恨铁不成钢”,如何面对这份焦虑其实是我们每个大人的功课。于是当我们们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会不自觉地用上一些威胁性话语“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不要你了、不管你了……”的话来威胁和控制孩子,也许可以暂时用恐惧来纠正孩子行为,但是对于孩子的安全感伤害很大,如果一个孩子相信自己会因为一些缺点和失败而被自己最信赖的人抛弃,孩子就会脆弱、敏感、过于在意一时的输赢,或者压抑、恐惧,一直不敢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02价值感

让孩子坚信自己有价值,有能力,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要提升孩子价值感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孩子自己读一段文章、找一个答案、悟一段道理,这些探索的过程才能被内化成一种体验和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就是让孩子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强化价值感:我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要提升孩子的价值感是在他做对的事的时候及时表扬。很多家长习惯性地认为塑造一个孩子就是不断揪住他的错处,直到他改正得更好。但是事实证明,父母的嘴十分“灵验”,我们反复对孩子重复的话会慢慢成为现实。“你没自觉性,我必须盯着你”,“你脑子笨,还不用功以后怎么办?”“一点小成就就翘尾巴,没出息”……这些话会印在孩子的脑子里,成为他对自己的认知“我不行,我真的很差劲”。

如果我们巧用贴标签的方法,在孩子正确的时刻贴正能量的标签呢?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立刻站出来告诉他,你刚刚这件事情做得很好,这叫“认真且有执行力”,当孩子自己承认错误的时候,立刻站出来告诉他,这是“勇敢而且是非分明”,当孩子成绩退步而继续努力的时候,立刻告诉他这是“不畏挫折勇往直前”。

当老师的眼睛成为优点的“聚光灯”,孩子会成为自己坚定相信的样子。

03终身成长思想

这场体验重要的不是赢了谁、考了多少分,而是在这段体验带给他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以及能力、习惯、品质的养成。

过于看重成绩,过于强调结果常常会导致压力过大,事与愿违。十年寒窗苦读,去高等学府深造是许许多多莘莘学子的梦想,但是次次考试都如同浪里淘沙,孩子如果把成绩看得过重、压力过大,就会过于焦虑、患得患失,或者害怕竞争,直接选择躺平,无论哪一种都会耗费很多心灵能量。

与其过度看中结果,不如享受过程!把学生时代的挑战看成是一场磨炼与体验,只要认真地度过每一天,结果也不会差!

当孩子们习惯用长远地、变化地、发展地眼光去看问题,他明白一时的成功与荣耀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篇章而已,于是更加谦逊沉稳;他明白一时的丢脸与失败,只是成长道路上一次小挫折而已,于是更加勇敢坚韧;他明白一次的判断失误,只是历练过程中的一道错题而已,于是在反思改正中更加地理智谨慎;还有创新、挑战、诚信等等……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被称为“美德”背后的“美德”,当孩子建立终身成长的思想,他们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结语:孩子的成长就如同种子的发芽:当链接上父母师长无条件地爱时,他们就如同被种在了饱含营养的土壤;当拥有价值感时,他们就好像处于温暖的阳光中有蓬勃的力量;当建立终身成长的思想时,他们就在合适的温度下舒展地昂扬向上。

我们只需要耐心灌溉,静待花开。让孩子充满生命力地成长——《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