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承办2020-2021年度中小学继续教育语文培训

标签:
继续教育 |
分类: 活动纪实 |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承办2020-2021年度中小学继续教育语文培训
4月8日-9日,商丘市2020-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线下培训正式启动。高中语文培训在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综合楼四楼报告厅开展。我校语文组共3名教师作专题讲座、2名教师讲授精品示范课,教研处主任、培训班班主任赵娜主持。
竟霞老师作报告
竟霞老师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任务设计与教学案例》为题,立足“三新”教育背景,从学科核心素养、欲解教材先读课标、新教材任务群设计及案例、新教材使用策略四个方面,着眼于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全面剖析新教材的总体特点,关注新课标课程设置与教材布局以及新教材“人文专题+任务群专题”的双线架构,引导大家厚植双线意识、注入文化元素、丰富实践形式;结合一系列新教材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倡导新教材教学设计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核心素养为纲,要多方整合学科要素服务于课程管理,完成语文活动、言语文本、语用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重建,实现新课标的科学高效软着陆;从初高中衔接、大单元整合式教学等角度分享了科学专业的新教材使用策略。
马强老师作报告
马强老师以《在三新背景下以项目式学习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为题,从统编语文教材的体例与结构、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统编教材单元整体实施的必要性、变革课堂教学呼应新高考四个方面切入,指出统编教材呈现出高度整合性、精选课文突出能力与素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这三大特点,认为教学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富有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并应用普遍性学习技能,鼓励学生以某种形式相互协作,强化读书积累、策略养成、思维历练,引导深入探究、深度学习,真正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潘忠敏老师作报告
潘忠敏老师以《把握现代文命题导向 有效促进教考衔接》为题,紧跟教改风向标,以现代文试题为抓手,对比分析近年全国卷与新高考卷,精准把握现代文命题导向,明确指出教学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命题依据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纵观高考现代文命题实践范例,指出要以遵循课程标准来引导教师依标教学、要注重以考促教来服务教学提质增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助推育人方式改革;对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引导大家依托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查摆高考和教材的关联点、建立教考衔接的路径、对接语文核心素养、做好教学设计,最终稳步实现教学实践由“以纲定考”向“考教衔接”华丽转变。
丁明利老师作报告
丁明利老师以《墙外开花墙内香——范读助力精读,让语文课神采飞扬》为题,剖析新老教材更替过程中的学科规律,关注课程标准顶层设计,探究新课标设置体现出的教改导向,牢牢把握高考题型变化的内在价值,倡导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精读能力为重点、以指导泛读为切入点来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以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为导引,分享了“嚼字”“换字”“删字”等精读策略以及速读、跳读、自读等泛读策略,共同服务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求深求巧和求广求智,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彰显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赵娜老师和杨冬霞老师讲授精品课
赵娜老师讲授精品课《荒诞背后的真实批判——<</font>促织><</font>变形记>比较阅读》,以悲剧内核为审美坐标,带领学生通过剖析人变成虫的现象感受变形的荒诞,通过分析人情关系探究人性中的荒诞,通过挖掘变形背后的真实解构社会的荒诞,引领学生深刻批判荒诞背后的真实,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架构,启迪学生从独特而又深刻的人文视角出发,以哲人的思维冷静客观而又饱含深情地审视文本背后的社会与人生;杨冬霞老师讲授精品课《田园牧歌情调的美丽与忧伤》,带领学生通过研读文本领略湘西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通过合作探究追寻沈从文笔下“优美健康且不悖乎人性”的生命之美,启发学生以诗意的声音吟哦独属于湘西边城的田园牧歌,以此感受自然的美丽与人性的纯粹、感受牧歌情调深藏的美丽与忧伤。
李青峰书记作总结
培训结束后,商丘市基础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李青峰作精彩总结,充分肯定了我校语文教师在此次培训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从视野广度、思想深度、改革力度、引领高度等方面,着眼于学科素养提升和教学改革全局,为全市高中语文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我校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我校将进一步聚焦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积极整合语文学科专家资源,搭建跨区域教研交流平台,引导大家借鉴优秀教研成果、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扎实推进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切实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夯实学科根基,打造具有我校发展特色的高品质高中语文学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