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站位,用好新教材

(2022-10-15 19:23:03)
标签:

高中语文

统编教材

心得感悟

分类: 心得感悟

提高站位,用好新教材

郑州十一中    杨增勋

提高站位,用好新教材

语言的表达是千变万化的,甚至那些优秀的作品中,还总有作家的匠心独运、灵光乍现,那也许是我们在其他篇目中很少能看到的,甚至是和我们习惯的语言表达不一致的;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却是有限的,我们的课时也是有限的,我们的目光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某一篇文章该怎么教,该怎么设计,那么我们倾尽全力也许只是教会了这一篇,恐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帮助有限。这就造成了学生觉得语文课文学不学都差不多,反正教材上的文章考试也不会考;语文作业写不写差别也不大,反正这篇读懂了,下一篇也未必能读懂。可以看出新教材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一套教材不仅对入选篇目加以调整,而且对教材的整体结构也做了全新的变革,想通过教材的指导作用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高站位,用好新教材

过去,教材虽然也经过几次改动,但是基本都是按照文体和年代来编排单元内容的,在教学中,老师也更注重单篇的教学。而新教材则是按照主题编排单元内容,强调大单元教学。全新的教材编排对我们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教材使用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单元的教学处理方式以及课时不足的问题。比如必修上第一单元,包含《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七篇不同文体、不同时代的中外作品,他们的共同点是“青春”的主题。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单篇教学的方法,恐怕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也无法突出大单元的学习主题,更不能体现新教材、新高考背后的理念。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要如何处理这些篇目呢?蔡教授的讲座中项目学习的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蔡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几个他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对项目学习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比如对《谈语言》《好的语言与坏的语言》《咬文嚼字》《病句与佳句》《句子的构造和安排》等一系列语用类文章的学习,蔡教授并没有带着学生一篇篇地去字斟句酌地研读文章,而是设计了一个项目学习,让学生完成《语言健康体检报告》。为了完成这份报告,学生自然要去阅读这些文章,要对文章呈现的观点进行深加工,通过阅读去梳理语言健康运用的指标,进而去诊断生活中的语言,完成语言健康体检报告。

我们注意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主动进行学习的,这些文章变成了他们完成任务最好的帮手,精读文章变成了他们主动的要求,这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原本相对难懂的文章和生活情境完美融合,变得生动有趣,实现了对文章的活学活用。

蔡教授的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这背后却是对教材、课标和高考的深入解读,就像蔡教授所说,高考的阅读已经从寻章摘句再返回文本的字字计较,变为了调用阅读后获得的信息去迁移到情境中解决问题。在今年高考全国乙卷的前四道题中,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在蔡教授的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明白几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段落层次、写作技巧等,而是能够通过读懂这些文章,获取相对系统的语用知识,并能正确认识、评价生活中的语用问题,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扎实的落实。

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我们所提到的大单元的教学处理方式以及课时不足的问题应该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其中的难点在于要能够抓住大单元中的统摄性知识,设计出能统摄单元的项目,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比如,对于必修第一单元我做了这样的设想。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青春”,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这样的单元任务:教材中几篇作品,反映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青年人的风貌,如果要用不同色彩来形容他们的青春,你会分别选择哪种色彩,请结合时代特点,为本单元的几篇作品做一首或一组诗,分别为这几段青春赋予不同色彩;你渴望的青春是什么颜色的,请写一篇小说来描绘你理想的青春生活。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能读懂单元篇目,要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关注诗歌的意象,小说的情节、人物等,学生的写作则又对这些内容做了巩固提升;同时这个设计突出了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时代青年人的不同生活,进而思考个人与时代与国家的关系,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这是在听了蔡教授讲座后,我对于第一单元教学的一个初步设想,具体实施中一定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方向,这样整体性的单元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方向,打通课堂内外,提高课堂效率。

蔡教授的项目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拥有一个比较高的站位,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这一篇、那一篇,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将大单元的概念用好,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够是一番新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