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改革勇于新实践

标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心得感悟 |
分类: 心得感悟 |
直面新改革
勇于新实践
——全国高中语文单元项目学习系列研讨会课后感
商丘市回民中学
今天有幸聆听了蔡可专家和肖中名师的在线课程。蔡老师的课堂主题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项目式学习,肖老师的主题是项目学习教学实践——跟着古文去研学。蔡老师有着高深的理论研究,高屋建瓴。肖老师有着广大而精微的实战经验,接地气且可操作。新改革、新实践,理论、实践和勇气的并存。
蔡老师对项目学习的标志特征分析得深刻而清醒。比如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参与到学科的核心知识、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置高度精练的驱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真实且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自我管理和项目管理过程中,学生能应用一些普遍性的学习技能;有对项目作品的详细说明;采用基于表现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以某种形式相互协作。当下,我们的课程教学的范式翻天覆地,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对于目前课改比较后滞学校的一线教师来说,挑战性巨大。
蔡老师对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的关键问题的分析,我认真做了笔记。在学科项目学习中,项目是开展学习的依托,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溶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之中,学生在“做项目”的同时,被吸引着、引导着并最终解决这个与他们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但是,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花哨,都必须以知识为依托或载体;项目聚焦统摄性知识,并将一些零碎的知识片段贯通起来,既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体现出其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的知识;以项目为主线,以知识承载,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解决过程,学生既体会了以项目为主线的学习乐趣,又习得了为未来生活提供有力依据的知识根基一一这便是项目学习在内容上的融合策略。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时针对学科重要知识概念,创设体现概念本质特征的情境非常重要,而且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样才能防止最终获得的知识不系统、无法迁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谨记,只把简单的线性知识连接,或是局部深入的碎片式应用,并不能生成能力,也很难能达成真正的素养。
肖老师认为任务与策略老师们要精准设置和真实、灵活策划。对大任务、大实践的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注意。对意象、意境、描写技法、抒情方式、情和景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整合。比如对12篇游记散文的整合,由景物特点——描写技法——意境——情与景的关系——创作缘由或思想情感,游记散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对传统文化中的节日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对研、读、写、赏、评进行的一次全面融合;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也是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进行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在大任务、大实践的背后是仿真研学即大情境。仿真研学活动,在游记散文虚拟情境中,由古代文人做向导,带领学生游走祖国大江南北,学生通过文本研读和语言实践,充分挖掘文本中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因子,开启虚拟中华传统文化寻“根”之旅,使课程生活化、活动化。同时结合学校大地课程,在真实研学旅行情境中完成语言建构和运用,实现虚拟与现实研学旅行高度融合。其实,对研学旅行师生一直都很渴盼,无奈实情复杂多变,直到目前我校把研学旅行“曲折”地、“灵活”地转化为综合实践,至少一些传统文化同学们还可以从具体的活动中感同身受。
单元整合学习、发挥文本效益,任务驱动为纲、目标激趣导向,构建能力体系、提升核心素养,多元分层设计、改革评价方式这是“三新”时代的项目学习的高端打开方式。以项目学习提升教材使用效益,促进教学与考试的衔接。正如肖老师所说我们一点点探索、一点点改革、一点点落实,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快乐成长,增强真能力。
总之,在专家带领下,在众多一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实践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用“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好项目化的新教材单元整合,实施便于操作的项目学习,处理好单篇教学与多篇整合教学的关系,能高效解决新教材的教与学给师生带来的“新难”的困惑。真正将“三新”理念落实到常态化的教与学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对未来考试变革,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