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一直坚持跑步,隔天五六公里,为什么感觉就很难瘦下去?是不是跑得不够多?
觉得这个跑量虽然和很多马拉松跑着比起来确实不多,但如果是锻炼身体的健康跑,也不算少了,算下来一个月也有将近100公里了。比起很多一动不动的人,已经是一名很成熟的跑步爱好者了。
但为什么瘦得很慢,甚至不瘦,一不小心还会涨回去一点呢?
记得2020年疫情开始的时候,封在家里,也不敢出门跑步,好在家里有跑步机,所以依然保持了隔天40分钟大约六七公里的跑量,但整体的活动量实在太有限了,在家里也比较容易多吃一口,体重也涨了四五斤。
解封后恢复跑步,基本跑量没增加多少,饮食上比整天在家里可以更好地做到定时定量,偶尔轻断食调整一下,体重慢慢就下去了,但也不是下得很快。
所以,是支持如果不运动只控制饮食是可以瘦的,但是饮食要控制得非常严格,而且长期严格控制一般人确实很难做到。
运动+控制饮食是可以瘦得更快,控制饮食的压力也会小,即使多吃了一口,也不会猛涨。
只运动不控制饮食,看个人体质了,有些人还是能瘦,有些人可能不瘦反增,因为运动量大了,食欲大增,更能吃了。
其实,按照几千年形成的基因来说,人到了中年是到了该胖的时候了——身体会更加高效地储存脂肪。这其实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个机制。
只不过现代人营养好,普遍偏胖,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中年人的大敌,所以大家都追求瘦。
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啊,人类像现在一样可以轻松吃饱其实也就是这百年以内的事情。
在更漫长的远古时期基本上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远古人类寿命短,到现在中年这个年纪基本上生命快结束了,体能变弱,再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举着标枪狂奔去狩猎。
所以这个时候身体就会提高脂肪的储备效率,那些没能在平时及时储备脂肪的中年人就在饥饿中挂了。
人到中年,大多数人男人的脂肪是积累在肚子上,这是合适的,因为这样不影响四肢活动,最大程度上减少影响捕猎。女人则是积累在大腿上,不影响采摘果实。
这些都留在我们的基因中,到了中年自然会更容易胖,再加上现代生活不像远古人类经常饿肚子,吃得好吃得丰富,所以变胖就更加明显、更加容易。
在中年运动减肥,就是和几千年的基因对抗,你说这有多难?
所以,如果你本身体重还算标准,身体各项指标也都还正常,也就没必要追求极致的瘦、追求瘦得快。
人体是个平衡,人到中年适当有点脂肪也没什么。医生说在抵抗重大疾病的时候,比如动个手术,有点脂肪的人恢复会比那些精瘦精瘦的人更快更好,因为身体有充足的能量储备。
再说现在防控放开,就暂时先别管胖瘦了,提高身体素质,增加免疫力、抵抗力才是王道,太瘦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