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我”的存在——读《社会心理学》
(2022-10-20 16:04:26)分类: 读书笔记 |
迈尔斯所写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已出版十余次,我所读的版本是第8版。全书共四编,16章节。总体是从个体心理到集体心理再到社会心理进行论述,通过阅读,使我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主要知识点:
1.第一编第2章社会中的自我。自我概念,认识到我是谁。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即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从而影响我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利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并指导我们的社会行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尤为重要,以积极的信息来提高自尊,会激发个体做出更大的成就。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力和效率的乐观信念,也就是对自己的积极思维的力量。努力加坚持等于成就。伴随着成就的获取,自信就会增强。
(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要具有正确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轻易对自己产生怀疑。人生的命运在自己手中把控,用积极的方式思考,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去努力,都将会获得积极的结果。)
2.第一编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解释和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我们经常因认知和情景意识不同、文化差异而出现归因错误,同时在存在认知偏见的情况下出现。避免归因判断出现错误,应该从扩大认知面、反向思维或换位思考、深度思考而不仅靠直觉等途径去避免认知偏差。
3.第一编第4章行为和态度。登门槛现象,即在需要等到别人帮一个大忙的时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自我知觉,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时,不能清晰而正确的做出判断,可以站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倾听自己的语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行为,则可以提示自我信念有多么坚定,尤其是但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简单地解释为外部约束的时候。
4.第二编第6章从众。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有两种行为即顺从和接纳。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真诚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5.第二编第7章说服。(请记住,改变自己的想法且跟随它走向正确的方向,这依然意味着你是一个自由的人。)说服的途径:中心途径也就是关注论据,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那么人们就很有可能被说服;外周途径也就是关注那些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能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令人信服。说服的要素:传达者、吸引力和偏好。
6.第三编第12章利他。利他主义即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帮助行为能缓解不好的心境,也能维持好的心境。有积极想法的人往往也有更积极的行动。
读后体会:
7.做一个积极正面的人。个体必须存在于社会中,我能行为处事关键在于自身的态度,只有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产生更积极的行为结果。
8.正确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9.做一个利于他人、社会的人。人最终的价值在于生命的影响力,关键看自己能否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多少有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