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之言行
(2022-05-13 13:00:19)分类: 成长之路 |
人以德立身,行为有品,言语有度。言行举止是一个人外在德行的表现。修身正己,是人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于内应该自我约束,内心积极阳光,具有高度的道德观念,更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必须立志终身做有道德、有涵养的人;于外应该注重言行举止,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适当,是否存在伤害他人,是否存在轻蔑他人的情况出现,在发于心止于行的过程中,内心是否存在虚伪、不真诚的态度和想法。简而言之,做人就要内树道德,外显形象。
道德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利他而不自私的基础上。“存天理,灭私欲”即存公心、大众心、利他心,灭掉更多的私心私欲。三观如何正?“正”在有多大的公心、有多小的私欲,有多高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多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当然,人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付出有多少。
反观自己,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自己还需锻炼和成长,言行举止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言语生硬,让人顿时生厌,给人不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说话居高临下的姿态,自命清高,拉开与人的距离;三是说话不讲方法,随口而出,不注重时机和场合;四是说话时言不由衷,给人印象不真诚,不自信;五是行为缺乏慎独慎微的警戒心,对自己的言行不自律;六是行为举止易受情绪把控,不过脑,没有三思而后行,存在伤害他人的情况;七是行为处事时很少站在他人的角度,内心存在一些偏见和自私。
会说话、善说话是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说话本身是一门艺术。所以说话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一、说话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说冒话、大话,更不说伤人的话;二、说话言语柔和,说话时真诚恳切,不虚伪做作;三、说话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清说话的场合,说该说的话,该说的时候说话。
行为举止正确,要有修养涵养。行为处事要把握一定的原则。一、思想观念要正确,要时时处处慎独慎微;二、行为出发点要利人利他,自私观念不能太重;三、行为处事之前,要认真思考,顾及他人,不能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言行举止要做到谨言慎行,内心笃定,外在张弛有度;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及时改正;心存他人,心胸宽广,既要容人也要容己。只有这样,才真正让自己的言行合符道德规范的要求,才能真正不断修正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