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8@365信箱回复:新教材,需要“三备”

(2024-08-25 11:16:54)
标签:

365

教育

信箱回复:新教材,需要“三备”

w老师来信:秋季开学倒计时了。教材全面改版,铁定的事情。我从教10年了,说不上资深,但也有了成绩和定势。3个问题成为我的“结”,“不改不行吗,改的重点在哪里,新教材如何才能用好?”。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谢谢您的建议。

*        *        *

尊敬的w老师:

您好!来信收悉。新教材是焦点,您能够把如此重要的话题和我推心置腹,我确实倍感荣幸。感谢到了信任,也感觉出了压力。

阅读您的文字,我的第一感觉是感动——教了十年,教材熟悉了、业务熟练了、基本功扎实了,话语权也大了。经验和水平的双重加持,满足的、懈怠的甚至躺平的绝对不在少数。专业成长的“高原期”,您仍然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声音。为您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为您的学校拥有了好老师,我因为受到了感染而兴奋。

阅读您的文字,我首先要做的是安慰——心静自然凉,安静下来头脑就清醒了。从教十年的资深者,加上能够体到的热情,经验和水平用不着怀疑的。新教材与新课标,新蕴含着陌生,得“摸着石头过河”,得拒绝“穿新鞋走老路”。新,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当焦虑可以,但“过犹不及”,超过了承受力就适得其反了。

优质的教学讲究设计。结合您的要求,我想设计3点,聊聊对新课标新教材的“三备”。

第一,改的必要。必要性,“开弓没有回头箭”,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非改不可。育人。无论双减政策、对课外培训的规范还是对中小学违规招生和评价地曝光惩罚,教育正在大踏步向育人回归。任由重点班、课外班、学习负担泛滥,牺牲了学生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换取所谓的成绩,“皮不存毛将焉附”,人都变得畸形了,奢望生活发展理想只能是空对空;评价。您或许注意到了,2024年的中考几乎让所有的老师、家长、学生大吃一惊,难,太难了。不是难,而是新。试题的命制角度、素材选取、分析方法、解决角度都焕然一新了,刷题受到了挑战。所谓难,其实由于刷不到了。评价是指挥棒,“以评价促教学”已经受到了教育决策者的高度关注;课堂。严谨没有问题,只有严谨就是枯燥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核心概念,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数学课堂变化不大,学生的学习收益并没有实现大幅度跨越。2022版课标核心素养可以看成统领,两年时间也只是停留在了口号层面。唯有改,数学课堂才能会呈现出精彩,彩才能做为数学教、学、研的动力和魅力。

第二,改的重点。核心素养是2022版课程标准的关键词,教学评当之无愧的侧重。数学的。眼光、思考、语言,要伸张数学特色。信息的处理,生活问题的提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学习的表达方式,“数学的”是前提。举个例子,“数学阅读”不同于英语、语文的阅读,信息的标注、提取、分析、链接,都应该是数学的独门绝技。数学特色说到底是把数学思维渗透进每一个细节;“一盘棋”。新素养是数学学习的3个角度,而不是此处抽象、彼处思考、他处表达。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表达,需要链接起来,不过所占比例不同罢了。比如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学习。从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形成数学问题,属于抽象。发现数学问题中的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属于推理。观察不同形式的式子,舍弃未知数的不同、情境的变化,得到相同形式“ax+b=0(a≠0)”,属于语言。“一盘棋”说到底是数学学习过程的统筹意识;数学意识。为服务思考的工具,我们的生、活、身边以及经验里的数学元素随处可见。数学意识,对数学元素的显性挖掘和数学解决的提升。比如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剪开的棱数、展开图的特征、相对面与相邻面的辨别,抛的是砖引的是玉,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作为激活思维的引爆点。核心素养不是说出来的,靠的是实践和动作,只有入心,数学学习才能处处绽放亮点。

第三,改的实践。理念的巨人,也要是行为的巨人才行。空谈口号,变革只能是中看而不中用的点缀物。想方设法抓落实,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动中,教学的优质才不会徒然停留于幻想。方法要多样。丰富学习的方式,充实教的方式。学生的差异在于兴奋点的差异,有偏重于做的,有偏重于读的,还有偏重于想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式样多了,适合的锁具就多了,同样,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能够激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学有所得才能成为更多学生的现实;边界要打开。作为工具,数学贵在为不同的领域服务,不仅考虑数学的纵向横向,还要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以及经验世界,更要捕捉前沿领域里数学的影子。比如数学学习有恐函症的说法,函指的是函数。之所以恐惧,原因就在于把握不充分。行走的过程中、看新闻的过程中、抓彩票的过程中、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处处有变化的痕迹,聚集起来,用变量和形式化的高度统领,函数的学习印记就清晰了;评价要跟上。目标教学有“目标引领,反馈矫正”的说法。目标是方向,反馈是评价。只注重教或者学或者评或者研,教学都会割裂。渗透到教学研的每一个环节,核心素养才能落地生根。比如跨学科“反比例函数”,备课的时候、学习的时候、评价的时候,都能将“人口的、热学的、电学的”联系考虑进去,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彼此强化、互为促进。新与传统就是相对的,相对并不矛盾,比如激发兴趣、做足过程常谈常新、总说总新的。理念变成行动,做的扎实了,教学定能有新意、有力量。

教学是一个系统,三言两语不会说尽。带有重点和区别地聊,触类旁通,“一通则百通”。肯定不会准确和全面,但我想,选择借鉴一二应该不成问题。

没有讲到的,或者偏差,欢迎继续讨论。

衷心希望我的观点能解决您些许裨益。谢谢!

 

 

河北苑捷的博客

2024年8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