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65“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解
(2024-01-25 12:49:35)
标签:
365教育 |
“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解
花木兰从军的路上,有个名唤刘忠的战友:不是抱怨、牢骚,就是叫屈、称苦,再不就是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动辄张口“天下的苦差事都让男子做了”,闭口“那如女子在家享清闲的好”。于是才有了经典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辩解,来源于担当。征兵文书传来,老爹花弧赫然在列。骁勇善战、出生入死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一身伤病、年老力衰才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弟弟花雄尚还年幼,姐姐花木莲不善武功,老父亲心虽有余而力不足。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有担当的花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担当意味着勇气,担当代表着责任,担当体现着忠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此坦然自若的男子都少得可怜,然而印象中不禁风的弱女子却做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底气十足。
辩解,还来源于根据。“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男子负责前线作战,女子负责后勤保障,分工不同而已;“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保障有力才是前方战事推进的前提,家有余粮心才不慌,女子作为了保家卫国最坚实的后盾;“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口说无凭,有物为证,女子们的作用就在于看得见的鞋袜衣衫。付出,或者前方或者后方、或者有形或者无形,“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谁说女子不如男”回声嘹亮。
辩解,也来源于行动。口号仍然漂亮,但1万个漂亮的口号也抵不住1个微小的行动有说服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拒绝虚无从准备开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奔赴沙场,顾不得鞍马劳顿,勇往直前;“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没日没夜的厮杀,铠甲被月光和血腥浸透,甲胄在身分辨不出男女,一样的冲锋陷阵、一样的披星戴月。“我做了”,“我做的问心无愧”,“我做出了完美”,“谁说女子不如男”实在厚重。
辩解,更要靠襟怀。“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伟大之处在于格局和气量,不因芝麻粒大小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因眼前的利益所牵制。有格局,所以成为了被敬仰的对象;受人关注,于是格局加倍地放大。“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看重赏赐,为高官厚禄陶醉,只盼回家乡、看爹娘,并非水往低处流,只是回归自己应有的位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替父从军并不离奇,不服输、不畏难、不怕苦才是佳话。弱女子替父从军、上下肯定不足为奇,奇就奇在名利面前不为所动安之若素,“谁说女子不如男”堪称旗帜。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实力的公开展示,更是信心的集中亮相。此女子非彼女子,此男子也非彼男子。就如毛泽东主席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所赞得彭德怀元帅: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只上过两年学,10岁就开始放牛,却能够向剥削者叫板;第3次反围剿,敌军两个团占据有利地势,他身先士卒挥刀杀出,猛冲+重创一下子击溃了敌人,绝地反击;美军侵略朝鲜,大兵压境,第一战役长达13个昼夜,歼敌一万五千人,扼制住了美军的攻势,解救了朝鲜民主共和国的危难;批评大跃进,遭受了不白之冤,坚守心中正义、坚定实事求是。敢说、敢做、敢闯、敢为天下先,实力铸就了信心,信心推动了实力,“男儿是好男儿,女儿是好女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女子有女子的长处,女子也有女子的劣势,男子亦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遭遇挫折,心情只是短暂的低落,千方百计尽快走出低谷,不会气馁不会颓废更不会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捕捉创造机会从而再次崛起。戒骄不易,在逆境中坚守更难,倘若能得到孟子所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爱迪生试验1500多次都没找到灯丝的适合材料,尚且乐观如初“排出了1500种可能而已”,能够绝处逢生东山再起者尤其值得尊敬。
激励,来自内在叫做“我能行”,来自外界叫做“你能行”。外在的激励,也叫鼓舞。一种叫期望,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先是付诸高希望、再是对症施治及时帮助、最后是阶段汇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脱颖而出是肯定的,因为高期望实现了唤醒,更因为扎实不懈的反馈和努力;另一种叫加油,一会一个口号,一会儿一次喝彩,一会儿一阵掌声,加油归加油,助力归助力,风声虽大却不见雨点,一边指手画脚而已,开始可能会有起色,慢慢就疲惫倦怠乏力了,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更因为资助方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期望当然有效应,前提却是拒绝苍白空洞的鼓励,重点在于让“女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关键在于坚持和积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确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味依赖感觉行事,张口闭口“谁说女子不如男”,也可以视为笑谈。“女子”来了,穿着时尚“包包金玉高跟鞋”一应俱全,瞬间被吸引以为不俗,只能被认为“或许”;“女子”来了,爆料不断口若悬河,瞬间被感染以为博学,只能被认为“可能”;“女子”来了,文文静静轻声细语,瞬间被征服以为文雅,智能被认为“大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方是试金石。第一印象或许重要,但乍处之欢却显得无比单薄,“久处不厌”才值得向往。不为外在表象蒙蔽,善于静下来定下来,敏于拨云见日洞察秋毫,“女子”的优秀与否才会具有说服力。
长与短相对,没有人会一无是处。就像女子,可能会不如男子汉般健壮,可能不会有如男子汉般有爆发力,可能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也弱于男子汉,无需在性别差异上纠结,因为女子也有独特的优势:心思缜密,耐力超强。扬长而避短,“谁说女子不如男”才会成为可能。就如跑步,不比速度比路程才能显示出女强人的独具一格。避开劣势,注重在优势上发力,长板的突出必然能够遮住短板的不足,智慧必然让“女子”占尽风光。
直面咄咄逼人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也无需胆战心惊瑟瑟发抖。终日悲观,前怕狼后怕虎,好事也能做差,优势也会打折。居安而思危,忧患意识恰到火候,紧张而不慌,快节奏而不会自乱阵脚,即便大灾大难面前也能镇定自若、平稳有序。乐观,向上的代名词,能够在不利中察觉出有利因素,能够在关节上迅速做出判断,能够在挫折中保持心态良好。学会控制情绪,特别是培养能从低谷中走出的本事,增强抗压能力即便“入之愈狭”也能兴致高昂因为“其见愈奇”。乐观的人,不仅看不出烦恼的痕迹,而且会处处为之感染。不得不说,乐观、积极才是成就幸福的源头,好心态、好事情、好幸福,“好女子”。
其实,即便被“女子”超越了,即便困难重重也无妨的。上帝为你关上门的同时,必然为会为你开启一扇窗。就像张海迪女士,她承受的磨难简直远超了世人想象: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了终身高位截瘫;46岁做癌症大手术;自学医书,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躺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学习。苦难也是磨砺的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海迪女士求学之心永远年轻、上进的心永远年轻、助人的心永远年轻,“中国的保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标杆人物。跌倒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爬起来的心是否强烈,“心若在,不过从头再来”,“拭去汗水,淡淡尘土”依然目视远方、前行不止,“好女子”就是如此炼出来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如果属于个案,哪怕信心再强、勇气再佳、实力再厚,声音也会微弱如同蚊蝇。“一花独秀”成不了气候,因为环境的贫瘠而身单势薄。百花齐放,满园春色。越来越多的“女子”脚踏实地、苦练本领、朝气蓬勃、永不服输,有气势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才具魅力。
“谁说女子不如男”,最动人处在于心无旁骛、不掺杂私欲。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奔跑,不停地探求,不停地展示,不停地成长。“不停”成为了自觉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一个家庭富足的时候,就是一个民族“强起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