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365好题,有“法”可依

(2024-01-22 12:18:50)
标签:

365

教育

好题,有“法”可依

——20241月高碑店市九年级质量检测数学26题赏析

解答题第26题作为压轴题,位置就相当于选择题的第16题、填空题的第19题,凭借感觉和印象应该属于“高处不胜寒”的类型,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料之外的惊喜:刚刚结束的全市九年级质量监测数学第26题,因为有印记而亲切,因为有坡度而自然,因为有抓手而舒适,因为有章法而工整,由不得亲身经历者不拍案称妙。

.试题回顾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3BC=4,M在边AB上,BM/AB=1/4N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将BMN沿直线MN折叠,点B落在点P处,∠BMP=no0.

(1)如图1,若n=90,延长MPDC于点G,PG的长.

(2))如图2,n=60,延长NPDC于点H.

求证:MNBHNC.

DH的长.

(3)如图3,NP的延长线经过点D时,直接写出tanPMN的值.

22@365好题,有“法”可依

.试题赏析

1. 以数学活动为背景,体现了学和教的统一。学习数学,不限于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也要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实践才能考验出数学的真知。认识轴对称图形,比如角、等腰三角形、菱形,折叠是常用途径。借助折叠过程,对应元素的重合即全等就由肤浅走向了深刻。第26题,对称轴直线MN一定、对应元素如点B和点P给定,于是四边形BMPN的形状大小变化不断,引领的是思维的错综起伏。教法取决于学法,考法取决于教法,“改进学习方式”的立意旗帜鲜明。

2.以数学思维为主线,打造了层次的美。学数学的核心在于“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现实世界。“创设情景——生成概念——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就是思维步步深入地典型描述。第26题,折叠等腰直角BMN成为正方形BMPN比较直观;折叠含300的直角BMN进而得到3个相似图形就变得有点复杂;由特殊到更特殊“直线NP经过点DtanPMN的计算尤为棘手,非构造出RT直角AMD进而指向未知线段PN位置地观察、PN大小地探究,AMDBMNPMNDNC轮番出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解方程、二次根式统统用上,“非有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思维体操的韵味做到了极致,检测在“考思维”上作出了大胆尝试。

3. 以数学表达为突破,烘托了符号语言的简洁。数学是用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刻画和表达世界的,靠的是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用语言为依托,所以数学和世界之间就有了得以沟通的桥梁。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顶点形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模型、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都属于数学表达的范畴。第26题,可谓3种语言百花齐放:题干部分采用了文字语言,给出了线段ABBC的大小、线段BMAB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的构造过程;图形语言贯穿了问题始终,BMN沿直线MN折叠,进而出现了正方形BMPN、矩形BMGC、矩形AMGD、含30度角的直角PMN、含6090度角筝形BMPN、相似型的k字形,寓复杂为直观,同时也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抓手;符号语言点缀其中,、BM/ABtan代表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细胞,比如tan需要找到直角三角形、分清哪两条线段之比。学以致用,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注重表达,处处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以此推动了问题解决的进程,“语言美”让数学学科的美淋漓尽致。

4.以科学和规律为根本,渗透了阶段检测的用心。质量监测的目的,不在于甄别学生和教师,而在于教和学的阶段反观进而调整和改进,激励教和学才是重点。阶段检测不同于中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题型、核心内容才是重点,无需刻意拔高,无需大面积的综合。第26题,检测点是几何内容。纵观整个学期,图形内容无非涉及到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相似、三角函数。试题设置不偏不怪不离奇:第一小题,矩形和菱形的边角性质;第二小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第三小题,计算某一锐角的正切值。如果说形散,指的不过是在折叠过程当中图形形状大小的不断变化。但问题的神却是一贯汇聚,指向了图形各元素的数量关系。因而,问题虽然属于压轴,学生的感觉始终是舒服,因为材料熟悉、内容熟悉、方法熟悉节奏也熟悉。与其说规律和科学,比如说成命题者对“人性”的尊重。

.解决策略

1.第一小问,由AB=43BM/AB=1/4,可得BM=3.不难发现四边形BMPN是正方形,四边形BMGC是矩形,PG因而可求;

2.第二小问,由MNBMPB为含30度角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在由∠B=C=900,两个角对应相等三角形必然相似;在第一问基础之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再结合三角函数求出BNCN,DH可求;

3.第三小问,需要连接DM,构造直角AMD求得线段MD的值。抓住主要矛盾“计算PN,可以设PN=x,在直角DCN中运用勾股定理即可。不过,由于方程较为复杂而且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化简,加之要求直接写出结果,这一问的解决难度显然较大。

四.解题失误

1.由于畏难和心理定势,略过不写;

2.条件混淆,顾此失彼,信息分辨不清张冠李戴,比如受第二问影响,错误认为∠PMN=300

3.计算问题,在其求DH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似和比例关系,变形出现问题所以前功尽弃;

4.推理的严密性问题,得到了BNM=HNC之后,想当然地认为了MNBHNC

5.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误认为BNBM的一半,此为个案。

.教学启示

1.夯实基础为第一要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万丈高楼,须从平地起。基础知识,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方法、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三角函数的概念、解方程,该记的记、该查的查,力求多数人过关;

2.注重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为纲,有了方法才会有目标。比如证明三角形相似,先要发现熟悉的图形模式,A字八字或者k字,接下去才能谈得到条件的寻找。强调方法,可以进行变式或者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

3.不搞机械记忆,理解先行。听懂了,不代表会了。在过程里、在多角度中把握,数学学习才能立体化。比如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要保证等号一边为0、为什么形如a×b=0的一元二次方程结果只有2种可能、相对于配方法和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地位跟作用怎样。一维叫线,二维叫面,三维是体,核心内容、核心概念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打造理解链条;

4.心理疏导,祛除畏难情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靠的是勇气。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之比为3:5:1,难度高、综合程度大的问题虽然存在比例却不大。26题虽属压轴,前两问难度未必有多大,解决未必不顺手。例题讲解、课后练习,精心设置一些压轴题,让学生亲眼所见其平和,久而久之心态也就平和了。

命题要守法。教材是法,课程标准是法,重点内容是法,核心素养也是法;学情是法,规律是法,科学是法,依法办事更是法。科学命题,不追求花拳绣腿,不故作深不可测,不为一时一域所左右。眼中有法,心中更有法,法渗透于字里行间,好题就是如此诞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