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365单元备课,要设计
(2022-12-22 15:58:31)
标签:
365教育 |
单元备课,要"设计"
和北京高质量教育对接,市教育局很重视资源共享。同步教研就很有说服力。每个周日的下午,2点到5点,每次活动都能超过3个小时;实行单元整体备课,立足框架确认教学地位,立足学科把握教学特色,立足标准分析教学脉搏;高占位大手笔,学科发展史、学科前沿快讯、教育思想、育人价值、经典案例解读。专家讲解、集中讨论、答疑解惑,集中教研每次都会场爆满但秩序井然、记录分享开足马力但心满意足——高层次的活动、高水准的活动、高质量的活动。
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激动;聆听前卫的观点理论,开眼界;俯瞰单元教学,豁然开朗。听着听着听着,却感觉烦了、腻了,因为太油腻而烦躁。天天山珍海味,倘若花样、味道、形状流于程式,同样能让人食欲不振。活动,再精心、精致的活动,也很难让人久久兴奋、兴奋久久的。
厌烦、油腻,纠结有二。
第一,单元备课的“单元”,覆盖面究竟应该多大。有理数加法算做一个单元,可否?有理数四则运算算做一个单元,行吗?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算做一个单元,如何?打乱顺序体现联系,转化思想算做一个单元,怎样?应该,人大附中的专家们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或者是同样拿捏不准。所谓“单元”固化成了章节,前次“三角形”,今天“有理数”,下次“平行四边形”:教材编写者早已拟好,所谓备课不过变换了角度而已。
第二,单元备课教研,怎样才能适合更多教师。同一个主题,面对的是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同一个主题,面对的是刚入职的新教师、教龄十年的青年教师、教龄30年的老教师;同一个主题,面对的是缺乏经验的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的教师、有思想有主见的资深教师。不同的人群,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旋律,同样的解说。所谓单元备课,重点在于“求大、求全、求一统”。教师个性已经被共性掩盖得没了缝隙,规模、效应似乎才是大教研的重点。
不忘初心,放得始终。组织者的初心,是以高质量的教研促成高质量的教学。虽人人向往,教研却重在落实,教师回应才是关键。我认为,高规格教研应该重视3点:有准备、有预案、有个性。
1.认认真真作准备。古人讲“未雨绸缪”,“趁天还没下雨,尽快修整一下门窗”。下一句,“毋临渴而掘井”,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做事完美,首先要看准备情况。大教研:全市教育的大动作
,准备工作不充分将只能造成机械、被动和潦草。具体说,准备要点应该包括3个。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讲座讲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背后原因,观众听众都只是带着耳朵来的而没有带着心。他们既不知道讲座的具体内容,也不知道主讲人的具体观点,更没有意识低谷自己的教学。听的时候是激动,听完就是听完了,用不了多久就全都还给专家了。“被动要挨打”,没有准备的教研注定没有效果。教研内容初步确定以后,要全员动手动脑,联系自己的经验、写自己的见识、说自己的需要、谈自己的疑惑。由旁观者成为当局者,活动才能使大家的事情。梳理来自教师的经验、见识和需要,一点都不能漏。主人应该有主人的样子,主人的观点必须受到尊重。将经验、问题汇总概括,可以采用统计图或者是表格,提炼出精华部分、发现有共性的问题、预测教师感兴趣的成分。比如“三角形部分”,学习标准的理解、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等概念的教学尺度问题、三角形全等拓展问题、既往学生的失误、命题的动向等等:个性的、普遍的要做出不同标注。将教师的问题看成问题,教研活动才不会成为问题。下发征求意见稿,一句都不能放过。基层经验建议问题经过梳理之后,要提炼出要点。
2.认认真真做预案。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单元备课,全市的教研,涉及全部学科、所有学校、全体教师,预案周密了活动才能万无一失。预案当然包括常规安排,包括时间和地点,重点更应该落在学术层面。教研主题或者叫做备课主题。这是活动的轴心。主题要做到指向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晰、符合教学需要、引发参会者思考。教研可以设置副标题,烘托主题的价值。比如“有理数加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初探,法则的探究、加法应用、与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整式加减运算二次根式合并中加法思想的渗透,都可以纳入到活动中。“核心素养”让活动具备了焦点,话题是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展开的。主题讲座。比如“核心素养下的有理数加法”。主讲人可以是教材编写者、可以是教研员、可以是资深教师,熟悉“教材、学生、标准”有时间有思想有经验善于表达是前提。讲座时间不宜过长,占活动时间的一半就可以了。教学研讨会。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有理数加法如何渗透推理思想”,制造活动的轰动效应。研讨要分工、要合作、要有任务、有反馈。比如分成8个组,小组讨论时间30分钟,展示见解“每个组5分钟”。有主题、有主讲、有主见,活动真正属于了每个人,成了展示老经验、新思想的平台,成了发现区域学术权威的途径。
3.认认真真为“点餐”。点餐与配餐不同:前者主人是顾客、或者主人是酒店;前者中顾客可以选择“川菜、粤菜、鲁菜”,后者中的顾客只能接受“无论荤素无论咸淡”;前者中的顾客会有兴致“因为被尊重了”,后者中的顾客必行感觉乏味“因为没有位置”。教研活动,启动“点餐”机制才能激发教师活力。新入职的、中年教师、老教师,经历不同因而必定有着不同的需要。活动可以为不同的教师设置不同的内容和重点。比如新入职的教师听讲座为主,学习课标为重点;比如中年教师也听讲座,但要结合讲座对比自己的教学“谈收获,谈感慨”;要为老教师创造新话题,比如“有理数加法,如何命题才能够体现出核心素养的考察”,比如可以让老教师为年轻教师做经验介绍、解读新课标等等。不同的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都能获得自己的喜悦,都能感到充实,活动如此当然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评价陈大伟老师,我说道——
观课议课,不居高临下,不以权威凌人,我说好;观课议课,不作为旁观者,而是把自己摆进去,我说好;观课议课,就是为了做学问,20年始终如一,我说好。其实,我们的教研、教师队伍,缺的就是陈大伟啊。
陈大伟,本来可以做官的“校长、局长、厅长”,但“做学问”才是他的最爱。观课议课,所以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把自己摆进去”。教研活动,不应该有旁观者。跑着去准备、去设计出好思路好点子,活动才会因为“是自己的”而争做最亮丽的自己:好老师、好教研员、好校长、好局长。
这才是一个人的幸福,这才是一个人的最佳状态,这才是一个人身上最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