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365雨中的燕赵公园
(2022-08-15 18:52:40)
标签:
365教育 |
雨中的燕赵公园
生活如同张时刻绷紧的弓弦——见面寒暄,“吃了吗”已经成了“在忙啥”;出行工具,“自行车”已经被“高铁”替代;闺蜜聊天,“晒幸福”的兴奋渐渐变了味道“房贷期限、老人赡养、自己教育”成了“晒眼泪”——松弛舒缓简直就是奢侈。
节奏快了,忙碌、疲惫、喧嚣、烦躁如同影子般的纠缠人。占地400亩的燕赵公园,接近110亩的人工湖就像巨幅绿缎子,1500长环形路就像灰色的丝带,假山、树林、沙滩、喷泉、书屋就像典雅的装饰,处处透着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按理说,公园应该是个难得的休闲场所,修生养性。
应该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清晨,还没有到开园时刻,公园附近就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电动门一旦拉开,迫不及待的人们就会像潮水般的涌入;环形路上,跑团、徒步方队俨然长龙,没有入群的只能尾随;湖畔、码头、假山是太极高手的领地,无关人等必须回避;儿童乐园,小孩子的天地也是年轻父母的最爱,叽叽喳喳闹闹腾腾。天天如此,如是天天。公园已经建成了整整5年,很难让包括我在内的上班一族感受到美和好。
终于,清晰记得那是春季开学第一天的凌晨,我享受了一番。依然沉浸在节日氛围中,除去我的话,公园里很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没有灯光,漆黑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假山哪里是沙滩,人工湖的轮廓只能凭借着感觉。行走在环行路上,步子很轻很缓。一边是凉意,一边是清新,一边是舒缓,我甚至能感觉到周身都是畅快和轻松。不由得在群里边卖弄,“公园之夜的黑,我尽情”……
可惜,静谧初时值得留恋,伴随漆黑的迷惘渐渐就让我失落了。毕竟,找不到感觉的感觉更是无聊。
今年的中元节恰逢周末。周末,放松的日子;中元节,祭祖的日子。老天似乎成全,宜于美容觉的完整也宜于打造追忆祖先的氛围:小雨从凌晨4点半就开始淅淅沥沥,继而越下越大雨滴成串成片成网了。
毛哥,早就返回老家了;小许,周末休息是惯例;老陈、文杰,“失联”很长时间了。惟有燕齐校长和我,一如既往得执着,原本计划冒着雨畅快一番的,再三思量还是各自带了伞。
公园里静悄悄的,素日里欢快的鸟儿不见了踪影,素日里忙碌的保洁员缩成一个一个的团摆弄着手机。雨雾抵挡不住视线,昔日里热闹的环形道上,准确地说,400母巨型公园被燕齐校长和我“承包”了。鸟儿已经回避,保洁员“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俩不禁受宠若惊:待遇太高了。
公园里历来喧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本能已经将喧嚣剔除了,印象里只有空白。雨中,放慢的不只是脚步,心跳也放缓了。惊喜的是:耳边传来有节奏的声音,嘀嗒、嘀嗒、滴滴答。不紧也不慢,不慌也不乱,湿意不见了,纷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雨的同频共振。难怪都说能够听雨和听雪的不是凡人,因为他们已经忘记了忙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忘记了“我是谁要到哪里去”因而置身于“桃园”中。享受听雨的妙处,可惜我的词汇太贫乏,只能借用佛语“不可说”。
走着走着,渐渐感觉到了快感:虽是下雨天,脚下却没有“雨中漫步”的感觉。路是湿的,然而没有积水;雨在下着,鞋子却不怎么湿。又惊又喜,源于神奇。不是大自然的神奇,而设计的用心:公园地势北高南低,环形道两侧铺满了绿地,自然向内侧倾斜,雨水悄悄的流进草地里融入了湖水。“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同样 ,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关键是得有一颗真正为民的心。金杯银杯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铭记在心的赞美不绝的口碑。公园不是不美,而是我们沉浸美中太久而迟钝了。
其实,公园里还有百八十只小鸭子,小的只有拳头般大小。平常的日子,小鸭子并不被注意的,他们三五个一群或者在草丛里闲逛或者在湖中嬉戏,不动声响没有阵势。静谧和谐,我们因而获得了空闲把视线投向湖水,惊喜来了:小生灵们没有停歇,依然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不过较以往规模大了许多。水中游走,气定神闲,不被骤雨惊扰,为了好的生存为了好的心情,小生灵们在奋斗在奔走。不禁惭愧,阴雨天暴晒天常常找理由去逃避,追求安逸且还常常以“因地制宜”来开脱,其实我们需要向大自然学习的有很多很多。被警示为“畜牲不如”,并非贬义,意在提醒我们好多野生动物绝对是我们提高生存能力抗争能力的榜样。牲畜,不是弱于我们,而是被我们惯坏了。不做“温室的花”,我们才有资格称自己是主人。
看待问题,我们往往从主观出发,因而偏见不可避免。就像燕赵公园,不是不美,而是被不宁静的心所左右我们一时乱了分寸,“带着有色眼镜”观察而被蒙蔽了眼睛。活着,应该学习苏轼,即便身处逆境也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然一帆风顺时更要头脑清醒即便“身在此山中”也要“识得庐山真面目”。“获得双发现美的慧眼,我们才不枉雨中畅游燕赵”,燕齐校长如是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