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365爱孩子,信任居首——我读《写给世纪父母》
(2022-08-16 11:45:47)
标签:
365教育 |
爱孩子,信任居首
——我读《写给世纪父母》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遗憾”。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人格培养的决定者、智力的开蒙者,如果恰在家庭教育留下败笔,名宅、豪车、高管等光鲜名片都会变得一文不名。家庭教育,位置放得再高、强调地再凸出,都不过分。同样,提高父母们的家庭教育内功,再多形式推动、再多榜样示范,都不能示以惊讶。
教育孩子是个常谈常新的课题。就教育对象来说,00后们显然活泼、好动、视野宽、主意多、更具平等意识。卢勤说,“现在做父母的人,当然都是上一个世纪成长起来的。他们要在新的世纪中教育孩子。这些孩子将要在新的实际中生存、发展,创造自己的幸福”。以旧的经验试图教育今天的孩子,踮起脚尖期望孩子成功,教育永恒的矛盾。与时俱进,孩子是新的,父母的经验必须及时更新才行,否则只能使得“刻舟求剑”的笑话一再上演。
固然,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而教育的失误越小,孩子的成长就会越充分。鼓励、表扬、规则、倾听、游戏,孩子成长需要的积极因素有很多。任何事情都有轻重之分,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凸出主要因素的力量,次要因素蕴含其中,父母们才能驾轻就熟,孩子们也会自然地享受到高超的教育。
福建省小学生刘华钦给知心姐姐来信,告了妈妈一“状”——刚刚溜出小房子准备和小伙伴游泳,妈妈发现了。送来了救生圈并且小心套上他;取出两根绳子,一根绳子系在救生圈上,一根系在他腰上,妈妈紧紧抓住两个绳子。小伙伴们哄堂大笑,于是诨号“笼中鸟、岸头鸭”传开了——妈妈的好心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烦恼。
“刚刚溜出”就能被发现,说明妈妈盯得很紧;取来救生圈和绳子,说明妈妈压根就不放心;帮孩子套救生圈,用绳子将救生圈、孩子和自己连成整体,说明妈妈根本就不相信孩子的实力。在妈妈眼里,与池塘相比,浴池安全一些,宅在家中显然更可靠。既然不相信孩子,妈妈的手段只有两个,一是严盯死守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二是自己多干点孩子少干。刘华钦的苦恼其实就在这里。
成长意味着离开,“脱离妈妈庇护,飞向蓝天”才是“翅膀硬了”
知心姐姐的魅力,源于孩子们总能把卢琴看成自己的朋友。卢琴有三句经典,“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是给孩子们的礼物,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金钥匙。唯有及时捕捉三句经典的时机,孩子们才能迅速的“翅膀硬起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说孩子聪明有失偏颇,应该说孩子哪方面聪明。什么都做不来,什么优点都不具备,没有任何长处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提法很时髦,自家的孩子则时时处处被别人家孩子的光环笼罩着,灰头土脸黯淡无光。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着都是优点,看自己家的孩子处处都是缺点,当然会被比下去。而,两眼只盯住缺点不放会让人郁闷,能够发现优点,才会让孩子眼睛出现光泽。比如,孩子从学校拿回奖状“劳动之星”,你千万不要说“光劳动好顶啥用”,发现优点的机会来了:郑重将奖状贴在墙上,一遍又一遍地读,可以问孩子,“全班50人,你是怎样夺得劳动之星的,太好了,说来听听......”给孩子挣下万贯家财,不如养成良好心态。“良言一句三冬暖”,改变落伍的一训二骂三打,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贴心人。“太好了”,相信孩子的某一方面实力,你就惊喜的发现:孩子的其他方面也会向好的。好事连连,孩子的“好”就会像蘑菇般“扎堆”。相信孩子首先就是创造一种良性效应。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高尔基说。爱成为口头禅,孩子只会熟视无睹难以爱的珍贵;溺爱,物质上尽其能是满足,爱就会变得俗不可耐;含着捧着,能包办的包办能少做得少做,视作“宠物”只会将孩子变成低能儿。保持理性,运用智慧,爱才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女孩子爱娃娃男孩子爱跑车是天性,于是,各式各样的布娃娃、玩具跑车就来到孩子身边。开始肯定喜欢的很,玩着玩着就腻了,该扔的扔该丢的丢。喜欢而不珍惜,不能责怪孩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布娃娃是从哪来的。因地制宜,先和孩子们聊最爱玩具的样子,色彩啊、款式啊、功能啊;继而要孩子画出玩具模型,大妨夸孩子“你真行”;鼓励孩子需找玩具所需要材料,积木啊、碎布头啊、棉絮啊、旧玩具啊,连连夸“你真行”;鼓励孩子自己做玩具,失败了也没关系,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夸孩子“没关系,你肯定行的”。从构思到想象再到设计最后到具体实施,哪一步都蕴含着孩子的汗水和智慧,“人的智慧都在手指尖上”,辛勤的劳动所得孩子们不可能不珍惜的。教育的智慧,是父母有智慧的指导,是不绝于耳的鼓励,是充满爱的目光,是具有感染力的“你真行”。相信孩子就是要为孩子赋以力量。
人之初,性本善。善可以理解成温存也可以看作幸福。喜欢布娃娃,喜欢小动物,映射出的恰恰是孩子们的仁爱之心。儿童,是播撒爱的使者,是阳光活力的象征。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爱孩子方能心中有爱,父母有活力孩子方能有活力。小小年纪,世故的冷漠的孩子并不少见。善于发现、发展仁心,善才能植根孩子心中。打字不是我的强项,聊天常常会跟不上节奏。
和胡彤菲小朋友微信,她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弱势,“叔叔,您的聊天很涩啊”。
我趁机跟进,“打字水平太低。你能帮助我吗?”
胡彤菲当即答应,我连说谢谢。“我的打字常识都有困难,你能帮我吗?”
胡彤菲从键盘中字母设置规律到拼音规则再到汉字选择,有顺序有条理有侧重有交流。我很惊讶,“水平这么高,我称你为老师怎样?”
“没关系,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说,我言无不尽。”胡彤菲很爽快。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2个小时。话题已经超越了手机,成了学习、声乐、书法......
“有什么困难吗,我来帮助你”,父母和孩子角色发生了改变:强者成为了弱者,孩子反而成为了强者。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再加上巧妙刺激,孩子自然会主动站出来,展现优势、展示才华。妈妈的感谢则使孩子的表现升级,助人的内容扩大了,助人的兴致更高了。即便现学现卖,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强者的力量。被承认、被感谢是更高级的需要,直接指向了精神领域,意味着孩子生长发生了质的飞跃。身在福中而不知福,孩子们感受幸福的机会实在太少。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爱孩子,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感受自己力量和价值的舞台。信任孩子重点在于为孩子们赋予“场”。
爱孩子就是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有无数种可能,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一定非得活成妈妈心中的样子;爱孩子就要承认,孩子就是孩子,不成熟是肯定的,纠错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爱孩子就是要推动他们独立地去生活,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做事,信任的微笑和目光之下必有勇夫;爱孩子就是要解放孩子,不用所为兴趣特长将他们时间塞满,不用牺牲睡眠来换取所谓成绩。
搞到书,我随即忘记了一切,一鼓作气一气读完。掩卷深思,卢勤所提醒我们的,汇成的不过一句话:信任孩子,就是要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然后才是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