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2021-05-21 07:45:48)
标签:

教育

2021寒假优秀读书心得

分类: 读书心得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行知小学  王晓燕

 

寒假期间,我拜读常生龙先生写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把核心素养分析得非常透彻,多角度、用大量研究成果和案例,探究了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展现了技术在丰富学习方式上的应用和融合,能帮助我们教师更好地把握现在,应对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加综合多样,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亦应运而生。为了更加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正确调整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的变革。“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的支撑。

这本书讲的很多案例,都是结合常生龙先生的亲身经历来写的,更具说服力,更加联系实际。从开始介绍核心素养,让读者认识素养,又谈到能力和能力培养,到最后,素养如何应用到教学中,是个完整的过程。本书讲授如何提高核心素养,并强调核心素养是后天习得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清楚了,就可以把一些教学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据此制定课程和教学标准,在实践中针对性的落实。然而,真正要转变现有教学方式是很难的一件事,作者认为首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常生龙先生从脑科学的角度和未来技术改变教学形态两方面,对个性化学习做了很好的描述,认为教育正处于变革的新转折点上,遇到更多的挑战,只有通过更新学习观念,才能切实改变教学方式。有的人认为素养就是能力,有的人认为素养和能力有内外之分,但核心要义是同样的,既然如此,还是可以做同一的梳理。对于能力或品格的讨论也有很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阐述,只要有利于教师理解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线教师认真阅读和借鉴。

长期以来,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归属感低。要改变这种状态,常生龙先生认为,必须凸显发现、探究、研究、创造等认知活动,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具体方式方法,多少纷繁复杂、一言难尽的问题,多少年来,多少人苦思冥想,难以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常生龙先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竟能举重若轻,三言两语,轻松化解,这就是这本书的闪光之处。

从学生的终身成长而言,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很重要。一个沟通交流能力强的学生,以后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评价中,因为沟通交流能力跟日常的考试分数无关,往往就被认为无关紧要。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学生的培养上,往往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初中教师以让更多学生考上品牌高中为最高目的,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发展状况。这样,就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应当引起关注。

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的培养,就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书中所举的价值判断、自制力、公德心、责任感都非常重要。试想,当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有较高的自制力,有公德心,有责任感,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担心。而当这个学生走上社会后,这些优秀品格,也必然会让他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在书中,常生龙先生还旗帜鲜明地提出,核心素养是改变教育现有面貌的教育变革的抓手,而着力点就是要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教师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奈地上起了网课,成为了18线主播。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新常态的当下,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自制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那些自制力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少成为网络游戏的“俘虏”。

客观地说,在今后学习资源获得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学生将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如何真正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很值得教育人思考的现实问题。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有很大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