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就是芬兰教育》有感
(2021-05-20 11:09:12)
标签:
教育2021寒假优秀读书心得 |
分类: 读书心得 |
读《这就是芬兰教育》有感
行知小学
第一次接触芬兰的教育,是无意间看到的一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纪录片里,教师的环境很宽敞干净,教师带着十个可爱的学生或坐教室里,或在森林或在手工坊里,种种情景冲击着我对学校课堂的认知,我仍然记得那些让我向往的情景,拿到这本书《这就是芬兰教育》,我就急切地打开阅读,认真读完后更加明白,芬兰教育能有今天的成果,他是有很多原因。读这本书时,内心有一些思考,特别羡慕芬兰教育环境的和谐,多方合作。共同为芬兰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沃土。
本书不仅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芬兰的教育先进之处,而且清晰的分析了教育,芬兰教育成为国际一流教育的多个原因,我在向往芬兰教育的同时,也在思考我们在哪些方面有差距,需要怎样来改变从而达到进步,首先,在师资方面,芬兰教师教育的培训机制是用基于需要的课程体系来培养未来的教师,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表现出三大特色。研究型教师注重教学法学习和开展大量的教学实践,在芬兰进入教师教育的大学,每位未来的教师需要完成五年的硕士课程,在这五年里,他们要完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包括主修专业。刺绣专业。全科学习。或教学法学习以及语言和交流学习等。这些作为教师的专业储备,他们安排的。不仅系统而且严格,相比之下,我回想我的大学课程,除了公共课英语政治,就是所谓的专业科目学习我们的专业理论课的书本已经很多年未更新。里面的专业知识和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教授,学生的知识完全不匹配。这算不算教育脱节呢?另外一方面,让我更加有体会的是芬兰大学注重的教学法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芬兰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到教学法,并能在自己大学的附属中小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每位学生在相应的年级都会去附属学校和有经验的教师结对,学会怎样用。教学法。来教授学生。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会怎样备课。学会怎样和别人合作备课。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芬兰教师教育的大学在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已具备。再看看我们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备课和教学法接触的极少,一般都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从自己的教课堂教学逐渐累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
另外,教师的成长也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每位教师成长都需要一段距离,或长或短,这些都是用实际的课堂换来的,我记得我刚来上班的一学期,如何备课,如何安排教学计划完全没有头绪,可想而知我的课堂效率是怎样的,其次,学校的学习环境设计和课程设计,芬兰教师让学生感觉像在白天的胶一样,教室里环境宽松干净,用学生作品装饰教室,让学生有归属感,可能是两国人数相差很多,很多我们做不到。但是干净整洁,让人感到舒服还是可以的,可以借鉴归属感。芬兰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社交和生活技能,我们的中小学几乎已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社交和生活技能设计极少或者是关注的程度不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幸福的生活。我们现在做的还是非常不够。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不知道怎样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幸福感提高。所以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其他动手、玩耍都不太会。芬兰的学校不是孤立的,它与周边的社会资源可以连接,例如芬兰的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图书馆博物馆或者是森林里上课,整个社会是一间大教室,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不同的知识,具有横贯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校可以学到以后工作和生活都毕业必须要的知识,幸福感也是更高的,从我所看到的,我们的学生在生活技能方面需要更多的学习,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一部分孩子鞋带都不会系。穿一根线也不会,甚至是不想。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这一方面是需要学校和家长更共同合作。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以后能更好地独立自主的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