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巧云)《教育与永恒》读书笔记----时代中的教育

(2020-03-22 13:56:47)
分类: 2020年优秀读书心得

《教育与永恒》读书笔记

----时代中的教育

任巧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生活中到处都是AI和大数据应用的影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各种线上教学机构、模式如潮水般涌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之间原有生态关系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在于科技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社会的发展似乎有迹可循,教育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呢?

之前读过尼采的《教育何为》,他指出教育绝不能是靠个体外在价值为目标的活动,并通过剖析自己在德国的从教经历去思考真正的教育。但奈何作为读者的我太过浮躁,并没有透彻其中的内涵,也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如今在读完《教育与永恒》之后,我尝试着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教育具有时代性,既以当下社会为现实基础,又具有展望未来的想象力,

 教育的雏形可能发端于原始社会中年纪较长的个体向年幼个体的互动。在互动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生存技巧和思维方式进行代际的传递,这种传递的内容没有现如今繁复的知识框架结构和体系,它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但是目的却十分名明确---生存,人类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就会接受这些内容,并在生存实践中依靠群落的力量将社会向前推进。

 之后人类的教育活动就更加规范,也更加专业,无论是在地中海沿岸,还是在黄河流域,教育活动逐渐被国家所垄断,教育也开始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这种政治特色在地中海附近表现为维护城邦,成为优秀公民,重点在于个体,在黄河附近则是偏向与治国与谋略,为统治服务,重点在于国。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也在于时代变迁的剧烈程度。地中海的希腊也好,罗马也好,整体上局势较为稳定,奴隶制固若金汤,而当时的黄河一带,周失鹿,天下逐之,历史的车轮从碾过奴隶制的残骸,走向了更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封建社会。此后的教育,慢慢演变成为国家培养官吏的机构,也成为了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思想武器。以中国为例,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内容都以纲常伦理的稳定为目标导向,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但封建社会后期,它对人性摧残、对社会发展桎梏的残酷一面也开始暴露。

近代之后,世界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经济、政治的发展上都开始出现一体化的趋势,教育开始解绑自己作为政治附庸的角色,在工不同领域科学家所发现的理性知识,成为人们开动工厂,赚取资本的助推器,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变得愈发疯狂,教育开始有了经济的价值而被人们所追捧,直到现代,部分在工业革命时期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仍然流行,但是也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种“教育+经济”的时代里也存在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并没有从人这样的个体从思考教育的本质,从而使得教育仿佛是工厂的流水线胜场一样,一批受教育者接受完一部分知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又接替上来,虽然可以大规模的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但是忽视个体独特性和人多面性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工具的存在,是一个为社会运转提供筛选功能的机器而已。

  时代兜兜转转走到现代,近代教育的弊端愈发的明显,有不少教育领域的专家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全球教育的重心也不再是围绕经济打转,而是慢慢的将视野投放在参加教育活动的人身上,关注每个人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潜能,实现人的完善。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国际化都在不断印证教育正在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权利。

从生存到政治,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个体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教育在不同时代下所关注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那么立足于现代,未来的教育到底会如何发展呢?教育会转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吗?教育对人的关注会在转变中丢失吗?

这些疑问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虽然现在远程教育、创客、空中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只不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些许的变化,这些方式和技术的出现只不过在于让教育的发生和互动更加便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学习机会,它依旧闪烁着教育为人的价值光芒,与一百多年前在莱茵河畔和学生款款笑谈那位年轻教师所希冀的那样,不会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