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巧云)《教育与永恒》读书笔记----时代中的教育
(2020-03-22 13:56:47)| 分类: 2020年优秀读书心得 |
《教育与永恒》读书笔记
----时代中的教育
任巧云
之前读过尼采的《教育何为》,他指出教育绝不能是靠个体外在价值为目标的活动,并通过剖析自己在德国的从教经历去思考真正的教育。但奈何作为读者的我太过浮躁,并没有透彻其中的内涵,也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如今在读完《教育与永恒》之后,我尝试着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近代之后,世界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经济、政治的发展上都开始出现一体化的趋势,教育开始解绑自己作为政治附庸的角色,在工不同领域科学家所发现的理性知识,成为人们开动工厂,赚取资本的助推器,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变得愈发疯狂,教育开始有了经济的价值而被人们所追捧,直到现代,部分在工业革命时期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仍然流行,但是也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种“教育+经济”的时代里也存在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并没有从人这样的个体从思考教育的本质,从而使得教育仿佛是工厂的流水线胜场一样,一批受教育者接受完一部分知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又接替上来,虽然可以大规模的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但是忽视个体独特性和人多面性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工具的存在,是一个为社会运转提供筛选功能的机器而已。
从生存到政治,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个体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教育在不同时代下所关注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那么立足于现代,未来的教育到底会如何发展呢?教育会转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吗?教育对人的关注会在转变中丢失吗?
这些疑问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虽然现在远程教育、创客、空中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只不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些许的变化,这些方式和技术的出现只不过在于让教育的发生和互动更加便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学习机会,它依旧闪烁着教育为人的价值光芒,与一百多年前在莱茵河畔和学生款款笑谈那位年轻教师所希冀的那样,不会改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