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2-01-10 08:16:4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不孝扩大解释旧臣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对孝的扩大解释。孟庄子,名速,鲁大夫孟献子仲孙蔑之子。孟庄子继承父亲孟献子的职位。孟献子是鲁大夫,不是鲁国国君,所以,本章说的“父之臣”,不是君臣的臣,而是家臣的臣,指旧部下。
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是子女对父母的爱。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能够从物质上供养父母,精神上抚慰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应该说就是孝了。至于父母去世后,不改变父母的施政措施,不撤换父母的旧臣,则属于孝的延伸,超出了孝的正常范围。古人把这个也列入孝,与现代存在明显不同。
退一步说,即使这一内容算作孝的范围,也不能说,不改变父母的施政措施,不撤换父母的旧臣,就是孝。什么是真正的孝?笔者认为,就本章所提的孟庄子来说,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和事业,只有把父亲留给他的事业干得更好,才能称得上孝。如果父亲原来干得挺好,他接过来,干得不好了,那是不孝。如果父亲原来做的就不好,他还不改变父亲的施政措施,不撤换父亲的旧臣,父亲留给他的事业会越变越糟。他这是孝吗?不是,这是不孝。禹改变了他父亲鲧的治水方法,改堵为疏,取得了成功。禹是不孝吗?不是,禹是真正的孝。
一朝天子一朝臣。旧臣能不能接着为新君服务?那要看他的才能和政治倾向。上一朝的施政方针还能不能接着用?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治理的很好,可以继续沿用。如果治理的不好,应当立即改变。古代都是这么做的。孔子的这一主张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早就被束之高阁了。
时代在变,事情在变,不因变而实施新的措施,不因变而启用新的人才,会越干越坏。这不是孝,这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