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掩饰过错澄清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小人的一个特点。小人,与君子相对,指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过,过错。文,掩饰。掩饰过错是什么意思?一般而言,掩饰有三种情况,一是把自己的过错说成别人的过错,二是把自己的过错说成不是过错,三是把自己的大错说成小错。
为什么小人对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加以掩饰?这需要从小人对义与利的态度说起。君子重义轻利,小人重利轻义。如果一个人犯了过错,肯定会影响到他的利益。为了不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小人必然要想办法对过错进行掩饰。
是不是君子就不会对自己的过错加以掩饰呢?笔者认为,不是的,君子也会对自己的过错加以掩饰。掩饰过错是人的本性,不仅小人会掩饰,包括君子、圣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会掩饰。只不过,掩饰过错的程度不同。如果自己的过错非常明显,掩饰也遮盖不住时,君子就会放弃掩饰,转而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过错,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求得他人的原谅。小人却不同,即使遮盖不住、无法掩饰时,小人仍然扭扭捏捏,不愿面对自己犯错的现实,不肯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肯请求他人原谅,死不认错,死不悔改。如果自己的过错不明显,可以掩饰可以推脱时,君子照样会加以掩饰加以推脱。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形象呢?君子重义轻利,虽然对利益的受损不在乎,但是,对于自己的名声、对于自己的形象,君子还是非常在乎的。孔子尚且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如见南子)进行掩饰,何况其他人呢?
要把对过错的解释、澄清与掩饰过错区别开来。掩饰过错是什么?前面已经说过,掩饰有三种情况。解释与澄清是什么?也有三种情况,一是解释与澄清过错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二是解释与澄清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三是解释与澄清自己犯的大错实际是小错。对于自己犯的过错,该解释的要解释,该澄清的要澄清。是过错,要勇于承认;不是过错,要解释明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起来;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不要承担。不能把解释与澄清等同于掩饰。不能把不是过错的行为当成过错而不去解释说明,不能把别人的过错当成自己的过错而不去推脱。不能稀里糊涂地当替死鬼,为别人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