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10-25 07:59:41)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成就事业百工君子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成就事业需要个人付出艰苦的努力。百工,指各种各样的工匠。肆,指工匠制作工艺品的作坊。君子,指读书人。一般情况下,君子一词指道德高尚的人,与小人相对。如果此处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此人既然已经是君子,已经道德水平比较高了,还用再去学修身养性之道吗?他不是学习道的问题了,而是把道付诸实践的问题了。学,是读书人的事。所以,此处君子指读书人。致,达到之意。道,学问、道理。读书人要达到的道有两种,一是治国安邦之道,二是修身养性之道。当然,修身养性不仅指自己,而且指他人,即不仅自己要知道修身养性之道,也要教导、帮助他人知道修身养性之道。
子夏举了百工、君子为例,说明成事的道理。意在勉励天下读书人,无论干什么,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按照子夏的说法,君子学以致其道,好像只有君子才能学,才能致其道。此处君子译为读书人。也就是说,只有读书人才能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修身养性之道,学习这两种道是读书人的专利。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治国安邦之道并不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学,也不是只有君子才能学。其他人也可以学。历史上,各种文臣虽然基本上是读书人出身,但是,那些帝王却很少有读书人出身,那些武将也很少有读书人出身。他们不是读书人,却依然可以治国安邦,也依然需要治国安邦之道。修身养性之道也不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学,也不是只有君子才能学。普天之下的所有人,都可以学、都应当学。修身养性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结束,就没有停止。各种各样的工匠、农民、渔民、士兵、商人等等,虽然不是读书人,也需要修身养性。
子夏说的“君子学以致道”,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学习的目的是致道,即达到道的要求。道是前人、先辈已经研究好的,你只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达到道的要求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止如此,学习还有一层目的,就是要突破前人、先辈已创立的道,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一层目的非常难,能够达到的廖若晨星,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一层目的。此外,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致道,还在于布道。什么意思呢?就是本人学到道之后,还要影响、引导他人去学习。学道是一方面,布道是另一方面。
【笔者译】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们居住在各自的作坊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完成他们的作品;读书人努力学习,使自己达到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之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