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9-22 09:20:05)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交友投缘理论之争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交友之道。同样是交友,同样是孔子的学生,从孔子那里学到的交友之道却不同。
一是子夏说的,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怎么理解?笔者认为,子夏的意思是,交友要顺其自然,要讲究投缘。如果投缘,觉得对方可以作朋友,就交;如果不投缘,觉得对方不适宜作朋友,就不交。不要什么人都交,不要强求他人,也不要强求自己。不要去巴结别人,非得与人家做朋友。要学会拒绝。
二是子张说的,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怎么理解?笔者认为,子张的意思是,交友时要尊敬贤人,容纳普通人,要赞美善良的人,怜悯能力不强的人。具体是指,要结交品德好的人和善良的人,但也不要放弃普通人和能力不强的人。品德是交友的重要依据。品德好的人,当然要交。品德一般的人,也要交。不能因为某人品德一般,就瞧不上人家。对于能力较弱的人,也就是没本事的人,也不要放弃。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品德不好的人,就算了。交品德不好的朋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交友之道?蔡邕《正交论》: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而二子各有所闻乎夫子。然则其以交诲也,商也宽,故告之以拒人;师也褊,故告之以容众。意思是说,这是孔子针对子夏与子张的特点作出的因材施教。两种交友之道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有适用范围的不同。“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适用于为人宽厚的人,旨在教人学会拒绝。“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适用于为人苛责的人,旨在教人学会宽容。
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理论之争?笔者认为,理论之争,不是非黑即白非赢即输,有时妥协才是良策。妥协往往意味着尊重并照顾到各种利益诉求。理论之争,以妥协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