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8-26 08:07:2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乐坏大师亚饭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鲁国的“乐坏”景象。朱熹《论语集注》:大师,鲁乐官之长。挚,其名也。亚饭以下,以乐侑食之官。干、缭、缺,皆名也。鼓,击鼓者。方叔,名。河,河内。播,摇也。鼗,小鼓。两旁皆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少师,乐官之佐。
周朝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朝走向没落。贯穿周朝始终的两个字,一个是礼,一个乐。礼是周王朝的法律等规章制度,这个好理解。乐呢?乐,是音乐,音乐为什么与礼并驾齐驱呢?音乐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按照现在的情况,音乐就是一门艺术,虽然很重要,但决没有达到与法律等国家制度相提并论的地步。笔者经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古代的传播媒介非常落后,在周朝初年,只有音乐这一个传播媒介,连书籍都没有。国家制定的制度,只能通过音乐来传播,让大家知道,让大家耳熟能详。也就是说,音乐是当时唯一的宣传手段,唯一的传播媒介。所以音乐才这么重要。
为什么鲁国会出现“乐坏”局面?首先,是周王朝的统治力量衰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壮大了。随着这一情况的出现,周王朝的各种制度都得不到很好地执行了,不仅出现“乐坏”,而且出现“礼崩”。其次,音乐作为唯一宣传手段的地位被取代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书类媒体的广泛运用,音乐的媒介功能逐步下降。再加上私人教育的广泛开展,更使音乐的宣传作用进一步降低。再次,国家的规章制度发生了变化,即礼变了,与原来的规章制度相适应的“乐”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了。“乐坏”成为必然现象了。
“乐坏”是好事,还是坏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乐坏”不见得是坏事。从周朝初年到春秋战国,已经几百年了,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音乐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音乐应当产生。再就是,社会传播媒介多了,音乐的独一无二的传播地位被取代了,它就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音乐的教化功能不能完全取消,尽管音乐的娱乐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当然,如果从维护周王朝统治的角度而言,“乐坏”自然是坏事,是不利于周王朝统治的。
大师、亚饭、三饭、四饭、鼓、播鼗、少师、击磬,指的是国家乐队的组成人员。这些人都各奔东西了,由此联想到孔子被迫出走、周游列国,这些情况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鲁国不重视人才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衰败是从人才的流失开始的。鲁国是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国家的人才储备构成这个国家的发展基础。没有人才,什么都干不成。有了人才,想干什么都可以。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才都四散奔走,这个国家就危险了。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出来。经过一个时期以后,就会很明显地看出衰败的迹象。二是鲁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人才。一个无能的领导,需要两个无能的助手;这两个无能的助手,需要四个更无能的助手……。上天不是没有给予鲁国机会,不是没有给予鲁国人才,它抓不住机会,它抓不住人才,衰败、灭亡就成为必然了。
【笔者译】大师挚到了齐国,亚饭干到了楚国,三饭缭到了蔡国,四饭缺到了秦国。打鼓乐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摇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敲磬的襄到了大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