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4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8-19 07:57:15)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美人计

重用

成功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美人计。归,馈之意。季桓子,鲁大夫,三桓之首。《史记》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馈女乐以沮之。定公与季氏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孔子遂行。

按照《史记》的说法,孔子是因为鲁定公与季氏君臣中了齐国的美人计,三日不上朝,才一气之下,离开鲁国而去。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根据其他史料,孔子辞去鲁司寇之职而去周游列国,根本原因在于孔子采取的“堕三都”政策触怒了三桓,尤其是触怒了季氏,他干不下去了,不得不辞职离开鲁国。鲁定公与季氏君臣中了齐国的美人计,三日不上朝,只是一个由头,是表面现象。《史记》在孔子离开鲁国的真实原因方面语焉不详。

为什么笔者要这么说呢?原因有三:一是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长达13年,经过了13年后,才得到季氏的允许得以回到鲁国,由此可知,孔子与季氏的矛盾之深、矛盾之大,决不是孔子反感季氏中了美人计这么简单。二是季氏如果是好色之徒,肯定不止仅仅喜欢齐国送来的女乐,必然会有其他好色之行为。孔子并没有反对季氏其他的好色行为,也没有因为季氏的其他好色行为而辞职,仅仅因为季氏喜欢齐国送来的女乐,三日不上朝,就辞职了,这解释不通。三是孔子一向主张“小不忍则乱大谋”,季氏喜欢女乐,三天不上朝,孔子就忍不了了?为了干大事,忍受对方的一些小毛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件小事也忍受不了,解释不通。

面对美人计,应该怎么办?首先,你得先识破对方的美人计。这个应该不难做到。对方凭什么送美人给你?必有所图。你想一想各方面的利益所在,就会明白的。其次,识破了以后怎么办。坚决拒绝?还是将计就计?按照孔子的意思,当然是坚决拒绝。孔子认为,女色会使人怠于政事,误国误民,也有伤风化,有违道德,一定要拒之于千里之外。但是,季氏却不这么看,而是欣然接受。是不是季氏没看出齐国的美人计?那倒不一定,或许他识破了齐国的美人计,来了个将计就计,也未可知。当然,将计就计,需要更深远的谋略,如果计算不好,会满盘皆输的。所以,要视情况而定,要小心翼翼。

从史料记载来看,鲁国并没有因为中了齐国的美人计而造成多大损失。有人说,孔子得不到重用,就是齐国美人计取得的最大成功。这是史记的说法,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前面已经说过,孔子得不到重用,不是因为齐国的美人计,而是孔子的施政方案严重危害了三桓的利益。即使齐国不施展美人计,孔子也干不下去了。所谓孔子施政成就霸业的设想,只是一种臆测。鲁国这样一个小国,就是让孔子成功施展他的治国方略,又能咋样?正名、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等等,既不能富国,又不能强兵,只不过让鲁国国君掌权、让鲁国社会秩序稳定而已,距离成就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还远着呢。

【笔者译】齐国送来了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妓,季桓子接受下来,沉溺于女色声乐之中,连续三天不上朝办事。孔子看到这种情况,想到季氏对自己的不满,就离开了鲁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