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7-27 08:08:3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憎恶恶紫夺朱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憎恶的三种现象。先看第一种。就颜色本身来说,无所谓谁夺谁。孔子应该是以颜色作比喻。就红色而言,朱色是正统的红色,居于中间的主导地位。紫色虽含有红色,但还具有其他颜色(黑色),是杂色,不是正统的红色,居于偏位。本来朱色应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紫色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孔子对此深感憎恶。笔者认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朱色,代表居中的周天子、各国诸侯。紫色代表居于一旁偏位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孔子出于维护周天子、维护诸侯的主导地位的目的,才说自己憎恶紫色夺去朱色的主导地位。
再看第二种。郑声是郑国的音乐,代表地方势力。雅乐是周王朝的官方音乐,代表中央政府。孔子的意思是,你郑国的音乐不能扰乱周王朝官方音乐的支配地位。寓意是,地方势力不能扰乱中央政府的统治秩序。有的译者把郑声解释为靡靡之音,并不能够清楚地说明郑声扰乱雅乐的原因。
再看第三种。孔子明确指出,自己憎恶用能言善辩的利口颠覆国家的人。春秋时期,有许多士和客卿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他们有一张厉害的嘴,到处搬弄是非,挑起争斗,许多诸侯国因而被灭国。孔子出于维护现存统治秩序的目的,直言憎恶这些人物。
从本章讲的三种情况可以总结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孔子坚决维护最高统治者的主导地位。谁的地位高,他维护谁。周天子地位最高,他就维护周天子的地位;在各诸侯国内,各国国君地位最高,他就维护各国国君的地位。这是儒家的一贯立场。
二是孔子坚决维护中央政府——周王朝的主导地位。对地方势力扰乱周王朝统治秩序的事情,孔子予以强烈批评。尽管当时,周王朝已经衰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孔子还是尽全力维护其地位。孔子知道,一旦周王朝不存在了,地方势力坐大,天下必将大乱,生灵必遭涂炭。儒家弟子秉持孔子的教导,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始终致力于维护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
三是孔子坚决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对那些制造事端,挑起是非,破坏当时的统治秩序,引起诸侯国兼并的士与客卿,孔子表达了强烈不满。孔子的意思是,对于当时的统治秩序,只要不是已经达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只要不是腐败透顶,就不要动它。能修补的,还是要修补,能维护的,还是要维护。颠覆当时的统治秩序,所造成的损失,多少年恢复不过来。所以,孔子致力于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