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7-19 07:55:36)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礼乐

新制度

周王朝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礼乐的废弃。朱熹《论语集注》: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笔者认为,孔子不是这个意思。从《论语》全文来看,孔子说到礼乐的时候,指的是一种制度。周公制礼作乐,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礼是指以礼这种行为为代表的以规范人的行为为内容的法律、礼仪等规章制度。乐是指以音乐这种声音为代表的以规范音乐的制作、演奏为内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简而言之,礼乐就是周王朝的国家制度。孔子是在这种意义上来谈礼乐的,不是仅仅指礼这种行为,也不是仅仅指乐这种行为。朱熹的注解,把孔子说的礼乐简单化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春秋时期孔子生活的时代,一提到礼,人们想到的不是周王朝的规章制度,想到的是玉器、丝帛等礼品;一提到乐,人们想到的也不是周王朝的规章制度,想到的是钟鼓等乐器。周王朝衰败到这种程度,让孔子不得不概叹,不得不痛惜。周王朝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面对春秋时期的乱象,孔子想到的是整顿秩序,让社会走上正轨。这时候,能够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撑的,就是周王朝的礼乐。所以,孔子才极力主张恢复周王朝的礼乐之制,复兴周王朝。但是,我们冷静地想一想,礼乐之制能够复兴吗?从孔子时代算起,制礼作乐已经是五六百年以前的事了。这五六百年,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周初时的礼乐,符合周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带来了周王朝的兴盛。五六百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已不同于以往,即使给孔子这样的机会,让他去发号施令,恐怕也实现不了礼乐的复兴,更实现不了周王朝的复兴。

当时的各诸侯国已经在逐步形成新的国家制度,取代周王朝的礼乐之制。只是新制度还在试探、摸索过程中,尚未成形,孔子因而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只有礼乐之制。春秋战国之后,秦汉统一,新的制度就出现了。礼乐之制没有复兴,汉王朝依靠新制度,照样繁荣了几百年。所以,礼乐只是处于乱世之中的孔子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想往、一种寄托,并不是治理国家的必然选项。

孔子曾提出一个命题:复兴。细琢磨,什么是复兴?复兴什么?怎么样才算复兴?这里面有道道。

孔子想复兴什么呢?复兴周王朝?复兴周王朝的礼乐?复兴周王朝的经济、文化?复兴人们的思想?……孔子提出复兴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治理乱世,形成太平盛世。孔子开出的药方就是复兴。社会的变迁与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有密切关系,你搞复兴,想回到过去的利益格局中,必然侵犯到现有的利益相关方,他们是不会同意的,除非大家都是受益者。那就看复兴什么了。否则,复兴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口号而已。

【笔者译】孔子说:“礼呀礼呀,你怎么就成了玉器与丝帛等礼品的代称了呢?乐呀乐呀,你怎么就成了钟与鼓等乐器的代称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