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7-07 08:03:19)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智力改变天生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的智力是不能改变的。上知,指智力水平处于上等的人,人们习惯上称为天才。下愚,指智力水平处于下等的人,比较愚笨。这里的上下,指的是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不是社会地位,也不是官职等级。人性的三个方面中,只有智力是不能改变的,情感与道德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加以改变。所以,这里说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指的是这两种人的智力水平不能被改变。你费多大劲都没有用。
既然这两种人的智力是天生的,不能被改变,那么,处于上知与下愚之间的普通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普通人的智力也不能被改变。只不过,普通人通过学习知识与技能,好像变得更聪明了,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原因在于,知识与技能可以将人的智力水平发挥到最佳。你没学知识与技能之前,或者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比较少之前,你的智力水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们看到的那时的智力水平,不是你的真实水平。因此,普通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是一种错觉。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就是为了把人的智力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果他不学习知识与技能,他的智力水平也发挥不出来。他对社会的贡献,他个人取得的成就,还不如一个认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普通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学习了知识与技能,人的智力水平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越多,智力水平展现得越充分。所以,后天的学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有人把本章所称不能移的东西解释为善与恶。他们认为,善与恶是天生的人性,这两类人的善与恶,是不可改变的。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因为,一,如果恶是天生的,也就意味着有天生犯罪人,这与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的主张相一致。现代犯罪学的研究表明,不存在天生犯罪人。恶是后天学习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恶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那么,这些不可改变的天才与愚笨之人怎么办?二,如果善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就意味着人们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事实证明,不管是天才,还是愚笨之人,都有犯罪的可能。善的本性会走向恶的道路。三,如果善与恶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那么,后天的学习与教育还有何用?
【笔者译】孔子说:“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和最愚笨的蠢才,人们才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