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30 08:01:4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教育

儿子

伯鱼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科?’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先孔子而亡。陈亢,妫姓,字子亢,一字子禽,春秋末年陈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0岁。陈亢问伯鱼,是想了解孔子对儿子与对学生有什么不同。结果令他惊讶。孔子对儿子的教导还不如对学生的教导,孔子与儿子之间的距离比与学生间的距离还远。

孔子教导儿子,要学诗,要学礼。大家都知道,孔子教学生的内容是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什么孔子只让儿子学六艺中的两种即诗与礼,却没有让儿子学其他几种?笔者认为,孔子是因材施教。孔子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过人的智力,能力平平,只要学学诗与礼,就可以了。孔子没有望子成龙。孩子有什么样的自然禀赋,就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只要成材就可以了。至于成就大材,还是成就小材,要看孩子自身了。孩子没有那个能力,霸王硬上弓,只会给孩子造成痛苦。孩子该成就什么还是成就什么。

孔子与自己的儿子保持着一定距离。从本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孔鲤趋而过庭,说的是,孔鲤看到自己的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赶紧小跑着穿过庭院。这说明,孔鲤对父亲有一种敬畏感,不敢与父亲很亲密。古代,由于强调父亲的权威,儿子一般都害怕父亲。孔子虽为圣人,也不例外。儿子害怕父亲,父亲与儿子保持一定距离,好不好?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父亲与儿子太亲密,儿子就会失去敬畏感,父亲教育儿子的时候,儿子就不当回事,不听父亲的教导。这对儿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父亲与儿子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不宜过于亲密。

孔子在教育上对学生与儿子一视同仁。有时候,孔子对学生的教导还会超过对儿子的教导。孔门十哲,都是各领域的高材生。孔子看他们是可以成材的料,就刻意栽培,教育的内容既多又深。自己的儿子孔鲤虽然也学习,孔子就没有教他那么多那么深。孔子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给他吃小灶,就专门指点他。这一方面反映出孔子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孔子的人格。

陈亢说,问一得三。如果直接翻译,有些不恰当。难道孔子没有教陈亢学诗学礼吗?孔子开门授课,教的是六艺,包括诗与礼。陈亢是孔子的学生,应该学了诗与礼,所以,直接将闻诗闻礼译为知道诗知道礼或者译为应该学诗应该学礼是不合适的。陈亢的意思应该是,听到伯鱼的话,他发现,老师对儿子说的关于诗与礼的教导和君子应该与儿子保持一定距离的身教,与老师教给学生们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他大喜过望。

    【笔者译】陈亢问孔鲤:“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中穿过。他问我,‘学习诗经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讲话。’我下来后,就开始学习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某一天,还是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中穿过。他问我,‘学习礼制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制,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我下来后,就开始学习礼制。就听到了这两个要求。”陈亢离开老师家后,非常高兴地对别人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知道了老师对诗的要求,知道了老师对礼的要求,还知道了君子要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较远的距离。这些让我知道了老师对儿子的教导与对我们的教导是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