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29 08:06:4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口碑

称颂

首阳山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千驷,古代一般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千驷就是四千匹马。齐景公有马千驷,就是说齐景公领导着一个千乘大国。称,称颂之意。民无德而称焉,说的是老百姓没有称颂他的德行的。这里的民,指的是老百姓。但是,“民到于今称之”中的民,也指的是老百姓吗?

从全章内容来看,后面的“民”也应指的是老百姓。只是如此理解,存在一个问题。

齐景公死的那一天及他死后,老百姓没有人称颂他的德行,为什么?因为他虽然富有,贵为君主,但他没有给老百姓办事,没有给予老百姓实惠,没有给予老百姓好处。所以,老百姓不称颂他,不怀念他。

伯夷、叔齐呢?老百姓为什么称颂他们?伯夷、叔齐的故事,前文已经说过,他们为了给商纣王守节尽忠,宁肯不吃周武王派人送来的米,采野果为生,最后饿死首阳山。笔者想问一句,伯夷、叔齐给老百姓办什么事了?给老百姓什么实惠、什么好处了?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什么好处、实惠也没有给老百姓,也没有为老百姓办过一件事。除了这些写书著说的儒生,老百姓连伯夷、叔齐是谁都不知道。那么,老百姓为什么称颂他们?很显然,只有给老百姓办事的人,给予老百姓好处的人,老百姓才会称颂他的德行。伯夷、叔齐没给老百姓办事,没有给予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没有理由称颂他们。为什么这里说老百姓称颂他们?笔者认为,这是当时的儒生们杜撰的。称颂他们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另有其人。

谁会称颂伯夷、叔齐呢?那要看谁从他们的行为中受益。回到故事本身。他们二人为商纣王守节尽忠,受益的是那些古代的君主。君主称颂他们,是为了让老百姓、让各色人等,都学习他们两个,为君主尽忠守节。不管君主多么腐败,不管君主多么暴虐,哪怕像商纣王那样,也要忠于他们,宁肯饿死,也不能归顺别的君主。与老百姓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是,直接说忠于这样的君主,不合适。这些古代的君主就授意当时的儒生们,把称颂伯夷、叔齐的德行,说成是老百姓称颂,而不是君主们称颂。即,借老百姓的名义,来称颂伯夷、叔齐。真正称颂他们的,是那些古代君主,是那些当时的儒生们。所以,笔者认为,后面的“民”字不是真的老百姓。

从本章可以看出,对于经典的东西,也要睁大眼睛,也要学会思考。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东西,一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就会发现假相后面的真实。就本章来说,伯夷、叔齐太偏执了,没有什么可称颂的。按照当时的理论,谁成为天子,是上天决定的。周武王既然已经取代商纣王,就说明上天选择了他。你伯夷、叔齐想逆天吗?

【笔者译】齐景公有四千匹马,领导着千乘大国,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老百姓称赞他、给予他好的评价。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至今还时不时地称赞他们,给予他们高度评价。这两件事是说给谁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