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22 09:03:12)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警惕戒备好斗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生应该引起警惕戒备的三件事情。君子,是对人的尊称,这里与道德没有关系。即使是道德水平不高的人,也需要警惕戒备色、斗、得这三件事情。戒,指戒备,还有一意是指禁止做什么事。笔者认为,这里的戒应是戒备之意,不是禁止之意。以色为例,青少年时期,正是男女谈情说爱的时期,完全禁止男女之事是做不到的,但是,可以提醒青少年戒备男女之事,不能放纵自己,沉迷其中。血气,指血与气,是中医所用的专业术语,此处泛指人的身体。血气未定,说的是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身体机能尚未达到最佳。血气方刚,说的是身体各器官已经发育成熟,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血气既衰,说的是身体各器官已经开始衰老,身体机能已经衰退。
色,指美色,此处主要指性生活。人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频繁地过性生活,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对性生活有所戒备。
斗,指勾心斗角。斗,还有奋斗之意。但这里的斗,指的是人与人的争斗,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每个人成年以后,身体强壮起来,精力充沛起来,与此同时,家庭的事情、社会的事情,都扑面而来,自己的人生也需要有所成就,这就需要他进行奋斗。所以,孔子这里说的戒斗,肯定不是戒备奋斗,应该是戒备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戒备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勾心斗角耗费人的精力,于个人,于社会,都是不利的。
得,指贪得无厌。得,还有取得、得到之意。但这里的得,应是贪得无厌、贪婪之意。人步入老年之后,正是自己人生的收获季节,年少、年轻时埋头苦干、精心耕耘,老来正好收获。这是一个人应该得到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他去戒备得到东西呢?所以,孔子这里说的戒备得到,肯定不是戒备自己应得的收获,应该是戒备贪得无厌,将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费尽心机地占有。
通观全章,笔者认为,色、斗、得这三戒,不应是分属于青少年、壮年、老年时期,而应是同时属于这三个时期。也就是说,无论青少年时期,还是壮年、老年时期,这三戒,都应同时遵守。现将原因分述如下:
一是关于色。青少年时期不戒色,会对身体在重大伤害。壮年时期,虽然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过度频繁地性生活,仍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会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影响了事业的开创,人生难以取得什么成就。老年时期,如果不戒色,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方面,同时,也会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人人指责的“老色鬼”、“老不死的”。
二是关于斗。只有壮年的人好斗?显然不是。青少年、老年也好斗。有一句俗语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说的就是好斗的事情。老年人虽然身体机能衰退,但依然会热衷于勾心斗角。青少年虽然心智还未发育成熟,但更热衷于身体上的打斗。这些争斗,都对本人、他人、社会不利,应该戒备。
三是关于得。贪得无厌,不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会发生在青少年、壮年身上。青少年如果不戒得,避免贪得无厌,自己的一生会毁在上面。壮年如果不戒得,避免贪得无厌,自己很可能会锒铛入狱,导致人生、事业、家庭一事无成,甚至会一无所有。
所以,笔者认为,孔子说的这三戒,应该普遍适用于青少年、壮年、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