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21 08:11:56)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急躁

隐瞒

盲目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伺候人的人应该如何说话。侍,伺候。侍于君子,指在君子身边伺候着。君子,朱熹解释为有德位之通称,意思是有德的人和有地位的人。笔者认为,这里的君子不是专指道德高尚之人,主要是指有地位的人,被人伺候的人。这样的人,也可能道德并不高尚。愆,过失。瞽,盲人。伺候人的人,在伺候自己的上司(或主公)时,容易在说话上出现三种过失。第一种是,上司还没说到某事,你抢先嘟噜嘟噜说了,这叫急躁;第二种是,上司说到某事后,该你说话了,你却不说,把自己的观点、主张隐蔽起来,这叫隐瞒;第三种是,你开口说话的时候,没有看上司的脸色,上司同意还是不同意,满意还是不满意,你都没看到,只管自说自话,这叫盲目。

作为一个伺候别人的人,说话时一定不能出现以上三种过失。如果出现这样的过失,哪怕是其中的一种,你的位置恐怕保不住了。伺候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什么时候不该你说话,什么时候该你说话,你该说什么话,都是有要求的。伺候人,一切以被伺候的人的意思为转移,不要搞错了位置,把自己当成上司或主公。儒家培养的人才,是为当政者服务的,是伺候当政者的人,“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是,不是文武艺学得好就行,还要会察言观色,还要会掌握时机,还要会伺候人。

当然,如果你不是一个伺候人的人,或者你的上司(主公)不在场,你与他人对话的时候,就可以不去考虑这些。你想说什么事,就可以直说,不用等其他人提起。你按照你的节奏掌握就可以,无所谓急躁不急躁。如果在说话过程中,你不想说你的观点或主张了,不想表明你的意思了,你可以不说,这也谈不上隐瞒。你有你的自主权,该隐瞒什么,你自己决定。如果在说话过程中,对方不高兴了,你可以停下来,也可以继续说。对方不是你的上司(主公),你不用看他的脸色行事。

    【笔者译】孔子说:“伺候有地位的人时,容易犯三种过失:被伺候的人说话还没说到某件事,你抢先把这件事说出来了,这叫急躁。被伺候的人说话说到某件事上了,需要你说话了,你却不说了,这叫隐瞒。你开口说话的时候,不看被伺候人的脸色,不管他同意还是不同意,满意还是不满意,只管自说自话,这叫盲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