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18 09:35:2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快乐取舍有益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追求快乐要有所取舍。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但是,快乐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要甄别情况,作出选择。孔子在这里总结了三种有益的快乐和三种有害的快乐,给大家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标准。
孔子指出了三种有益的快乐,但有益的快乐不止这三种,比如爱情、学习、旅游等等。并不是孔子没有指出的快乐就不能追求了。只要属于积极向上的快乐,都可以追求。
同理,孔子指出了三种有害的快乐,但有害的快乐不止这三种,比如嫖娼、酗酒、吸毒等等。并不是孔子没有指出的快乐就可以放纵自己去追求。只要属于违法乱纪的快乐,就不能追求。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人性的调控细致入微,即使是追求快乐,也划定了标准,立出了规矩。
与上一章相类似,有益的三种快乐与有害的三种快乐并不是截然相反的三组反义词,而是关系并不密切的几种情况的列举。不必为了解释为相反的意思,而故意曲解词汇的本义。
下面说一说三种有益的快乐。乐节礼乐,什么意思呢?礼乐,指礼与乐,是周朝规章制度的代称。节,节制之意。乐节礼乐,就是用国家的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节制自己,并把这种要求、这种节制作为一种快乐。我的天哪,这是多高的精神境界啊。这已经不是做一个顺民的问题了,而是要把遵规守纪作为人生的快乐去追求。当然了,遵规守纪,不违法不乱纪,就不会受到惩罚,肯定对自己有益了。天下有道的时候,没什么问题;如果天下无道呢,是不是也要把遵规守纪作为人生的快乐去追求呢?
乐道人之善,什么意思呢?道,说的意思。人之善,指人的善良,人的好,人的优点。乐道人之善,就是把说别人的好、优点作为一种快乐。想一想,人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大部分人都是喜欢说别人的短处,说别人的是非。所以,才有了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才提出把说别人的好、优点作为一种快乐去追求,其用意在于纠正人性的这一弱点。
乐多贤友,什么意思呢?贤友,指道德品质好、有才华的朋友。上一章把有益作为交朋友的要求,还多少带些功利色彩,这一章直接把多交道德品质好的朋友作为人生的一种快乐来追求,境界更高了。孔子认为,道德品质好的朋友要多交,多多益善。言外之意,道德品质不好的朋友要少交,越少越好,最好不交。
再说一说有害的快乐。骄,骄傲、骄纵、骄横、骄奢淫逸之意。乐骄乐,就是以骄奢淫逸带来的满足感为人生的快乐。佚,散失、失去之意。乐佚游,就是以漫无目的的游荡为人生的快乐。晏,同宴,吃吃喝喝之意。乐晏乐,就是以大摆宴席、大吃大喝带来的口腹之欲的满足感为人生的快乐。孔子认为,这三种情况是典型的有害的快乐,虽然令人心向往之,也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要去追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