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17 09:25:5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交友原则三友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交友应该遵循的原则。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笔者认为,孔子只是举出三种朋友作例子,有益的朋友不止三种,有害的朋友也不止三种。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本着孔子说的三种有益的朋友去交友,也不能本着孔子说的三种有害的朋友去回避。如果那样的话,你可能交不到朋友,或者只能交到很少的朋友,也可能交到有害的朋友。也就是说,符合孔子说的三种有益标准的朋友,你可以去交。符合这三种有益标准以外的其他正能量标准的朋友,你也可以去交。对于有害的朋友,也是如此,需要回避的也不止这三种情形。
人性是复杂的,绝大多数人具有优点的同时,也具有缺点。如果严格按有益和有害的标准去交友,可能没有人符合要求。当一个人具有某种有益标准的时候,如果他的有害方面不是非常突出,你就可以结交,不要执著于他有害的方面。如果只看到对方有害的方面,不去关注他有益的方面,那么,所有人可能都对你不利。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当然,有少数圣人没有缺点,只有优点,你可以结交,但是,很遗撼,这样的圣人已经死了,即使偶有一星半点的圣人还活着,你也见不到。不信,你可以满世界找找试试。保你找一辈子也找不到。
下面说一说三种有益的朋友。友直,就是与率直的人做朋友。这样的话,不用费力劳神地揣摩对方的心思,不必担心做的不周到,不会感觉太累,尤其不会心累。原因很简单,率直的人不会工于心计,不会城府很深。但是,话又说回来,率直的人做朋友可以,如果让你也率直,你愿意吗?没有城府,没有心计,不会识破他人的奸计、他人的谋划,恐怕也不好。别人率直可以,自己不能太率直。太率直了,吃亏不说,还会误事。
友谅,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与诚信的人做朋友。笔者有点不明白,诚信一词,既可以用诚字来表示,也可以用信字来表示,为什么不用这两个字,却用谅这个字?谅,本意是谅解、原谅,并没有诚信的意思。笔者认为,解释为诚信,有些牵强。还是解释为谅解、体谅为好。与能体谅别人的人做朋友,当然好。这样的人,不刁钻,不苛刻,容易相处。但是,体谅、谅解,不是取悦他人,不是讨好他人,不是什么事都能原谅,不是没有原则。
友多闻,就是与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这一条不用做过多解释,只是需要强调的是,此人必须是真才实学,必须是见多识广,而不是花言巧语,不是假话空话套话。与这样的人交朋友,会非常有益。
根据朱熹的意思,直与便辟、谅与善柔、多闻与便佞,应该是三组反义词。所以,便辟之意应该是工于心计、城府很深之意;善柔,应该是挑他人的毛病、刁钻刻薄之意;便佞,应该是孤陋寡闻之意。但是,这样解释却与本意相偏离。辟,古代有法律之意,大辟即指死刑;善柔,指善于运用阴柔的手段;佞,指花言巧语欺骗人。因此,笔者认为,直与便辟、谅与善柔、多闻与便佞,不是三组相对应的反义词,而是两组各不相干至少是联系不紧密的词汇。
【笔者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率直的人做朋友,与体谅他人的做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对自己是有益的。与违法犯罪的人做朋友,与口蜜腹剑的人做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做朋友,对自己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