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15 10:45:5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天下有道礼乐征伐天子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国家权力应该掌握在天子手中。天下有道,说的是天子英明,有才能,把国家治理得秩序井然,正义得以伸张。这时候,礼乐征伐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就掌握在天子手中。礼乐征伐,包括两部分:一是礼乐,代表文的方面,具体指法律制度、文化礼仪等的决策权;一是征伐,代表武的方面,具体指战争的决策权。当天子昏庸无能时,国家秩序混乱,天下无正义可言,也就是所谓天下无道。这种情况下,文治武功的决策权等国家权力就会旁落到有才能的诸侯手中。
孔子认为,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地位越高,其后代掌握国家权力的时间越长。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地位越低,其后代掌握国家权力的时间越短。如果是诸侯掌握国家权力,决定国家的文治武功,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到十代左右,十代以后,就不行了。如果是大夫等大臣掌握国家权力,决定国家的文治武功,至多传给自己的后代到五代左右。如果是陪臣等大臣的手下掌握国家权力,决定国家的文治武功,连三代也传不下去。杨伯峻注:齐自桓公称霸,历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景公、悼公、简公十公,到简公而为陈恒所杀。晋自文公称霸,历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厉公、平公、昭公、顷公九公,六卿专权。所以,孔子说“十世希不失”。鲁自季友专政,历文子、武子、平子、桓子而为阳虎所执。所以,孔子说“五世希不失”。至于鲁季氏家臣南蒯、公山弗扰、阳虎之流都当身而败,不曾到过三世。所以,孔子说“三世希不失”。
笔者认为,孔子的这些说法值得商榷。按照孔子的意思,应该是天子掌握国家权力,能够传给后代的时间最长。我们看一看秦朝和隋朝。天子掌握着国家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传到第二代就亡了。当然,孔子没有看到秦朝和隋朝,不能怪他。再就是诸侯掌握国家权力。孔子的意思是,别看诸侯掌握了国家权力,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可是,这种情况传不了十代。其实,不仅传不了十代,连第二代也传不下去。齐桓公、晋文公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礼乐征伐的国家权力,而是齐国、晋国的诸侯地位。他们之后的齐国、晋国诸侯,如果想拥有礼乐征伐的国家权力,需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不是依靠这两位传给他们的权力。还有,齐桓公、晋文公的后代没有传过十世,但是,同为春秋五霸的秦穆公、楚庄王,他们也拥有礼乐征伐的国家权力,他们的后代却传过了十世,秦穆公的后代还统一了全国。这怎么解释?此外,再举一例。周武王起兵伐纣时,商纣王是天子,周武王是诸侯,礼乐征伐自周武王出,周武王将国家权力传给后代,也超过了十世。这又怎么解释?
下面,看一看大夫等大臣掌握国家权力的情况。大臣掌握国家权力,是因为天子、诸侯的实力弱,本人的能力也弱,而大臣的实力强,自己的能力也强。大臣掌握的国家权力,原本属于天子、诸侯,现在落入他的手中,不是因为权力本来属于他。如果他不在了,他的后代虽然可以接替他,但是,他的后代未必有能力再去控制局面,再去掌握国家权力。所以,能传几代很难说。如果条件允许,可能传下不止五代;如果条件不允许,可能第二代就传不下去了。鲁国季氏专权只是一个特例,不能作为一条普通适用的规则。
至于陪臣等大臣的手下掌握国家权力的情况,更不好说。能够传到几代,不是他本人能够决定的。这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对比和变化。可以肯定地说,掌握的国家权力能够传到几代,与掌握国家权力的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举一例来说明。朱元璋出身于贫民,是一个放牛娃,连陪臣也不是,他经过自身的奋斗,成为了天子。他掌握的国家权力传给后代十几世。这又怎么解释?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笔者认为,这可不一定。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年幼,由张居正掌握着国家权力。明朝治理得井然有序,国力大增,史称万历新政。称为天下有道,也不为过。清朝顺治年间,皇帝年幼,多尔衮摄政,清兵入主中原,奠定清朝二百多年的基业,也是如此。当然,古代是君主制,国家权力理应掌握在君主手中,掌握在大臣手中,毕竟只是特殊情况。但是,天下治理的怎么样,与权力在不在天子手中没有必然联系。
【笔者译】孔子说:“天下治理得好,秩序井然,制定法律制度、决定战争和平的国家决策权就会掌握在天子手中,由天子来作出决定。天下治理得不好,秩序混乱,制定法律制度、决定战争和平的国家决策权就会旁落到诸侯手中,由诸侯来作出决定。国家决策权掌握在诸侯手中的政治架构,向下传不超过十代,就传不下去了。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大夫等大臣手中的政治架构,向下传不超过五代,就传不下去了。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大臣手下的政治架构,连三代也传不下去,就改变了。天子英明,天下治理得好,秩序井然,国家决策权就不会落在大臣们的手中。天子英明,天下治理得好,秩序井然,老百姓就不会对国家治理情况议论纷纷,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