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6-09 08:36:3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简洁

文风

修饰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提倡简洁明快的文风。朱熹《论语集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的意思是,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加上许多修饰语,把文章或语言搞得看起来富丽堂皇。

这里,孔子提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风。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说:君不见,一大本小说或一大篇论文,纡回弯曲,佶屈聱牙,似通非通,极为难读。经常使人头昏脑胀,如坠五里雾中,而“篇终接渺茫”,仍然不知所云。据说这才深刻、真实,才是杰作、佳文、“后现代”。我实在不懂,所以宁肯听从顽固守旧的孔夫子,而不敢苟同今日的时髦批评家。笔者深以为然,十分赞同李泽厚所言。岂止是小说或论文,看看媒体上的文章,有多少言之有物的?有些大稿子,洋洋洒洒数万言,仔细一琢磨,好像什么都没说一样,什么新东西都没有。我真佩服这些作者,他们怎么写出来的?写这样的文章该多么痛苦。这样的文风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当然,李泽厚所说的文风问题,需要排除一种可能。情况是这样的,就是不是作者想写成这样,而是出版机构的编辑们在审稿的时候给改成了这样。作者特别是没有名气的作者在出版机构面前无能为力,编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不然,就不给你出版。虽然改得一点也不通顺,虽然改得像李泽厚说的似通非通、极为难读,作者也得同意。于是,就成了大家看到的样子。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责怪作者的。

接着上文往下说。笔者认为,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提出的文风问题,主要是指历史、哲学方面。表达思想,表达观点,编写历史,编写哲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然应当以表达清楚意思为准则,不需要加上长长的、拐弯抹角的修饰语。越简短越好,越精悍越妙。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就绝不用两句甚至三句五句。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对于文学作品,比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则另当别论。比如,孔子修订的《诗经》中的诗歌,就用了许多修饰的词藻。这些修饰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并不妨碍作者意思的表达,反而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清楚、细腻。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在表达清楚意思的同时,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需要用很多的修饰语。当然,修饰语虽然要用,但不能言之无物,不能说了半天,表面上一看,文章漂亮得很,长篇大论,一堆华丽的字眼,仔细一读,却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也没有。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没有意义了。这样的文风也不值得提倡。

说话也是如此。能简短的尽量简短,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了。

    【笔者译】孔子说:“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所运用的言辞能够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