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5-31 09:03:31)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客观看待社会精英长处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用人之道。小知,即知小。知,知县、知州之知,管理之意。大受,即受大。受,授予之意。孔子认为,人才很多,使用的时候要分门别类。首要的分类是区分为君子与小人。对于君子,不可以让他去管理小事情,而应当授予他大使命、大任务。对于小人,不可以授予他大使命、大任务,而应当让他去管理小事情。
从孔子讲的这一用人之道,可以得出如下几种认识:
首先,使用孔子这一用人之道的人必须是君子。只有这个人是君子,他才会使用君子,让君子去承担重大任务。他也会使用小人,但他会让小人去做一些小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个人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他必然瞧不上君子,在使用人的时候,他更愿意使用小人去担当重任,真正的君子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去做一些小事情。
其次,孔子所说的君子与小人至少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道德高尚的人与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孔子这里所说的君子与小人,应该指的是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原因很简单,如果是道德高低标准的话,有些君子虽然道德高尚,却能力平平,如果让他承担重要任务,他承担不了,会把事情办坏了或者根本办不了。有些小人虽然道德不好,却很有能力,如果让他承担重要任务,他反而能办得很好。如果指的是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的话,就可以讲的通一些。本章的意思就是可以让精英们去承担重大任务,不应当让他们去办一些小事情,如果让他们去做小事情,就是人才的浪费了。至于普通人,可以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既耽误不了重大任务,也耽误不了小事情。当然,如何识别社会精英,也是握有用人之权的当政者必须解决的事情。
再次,要客观地看待君子与小人。君子有君子的长处,小人有小人的长处;小人有小人的短处,君子有君子的短处。不是一说君子,这个人就什么都会,什么都行,君子也有不行的时候;不是一说小人,这个人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行,小人也有行的时候。只有用这种眼光来看君子与小人,才能正确地识别人才、选用人才。
【笔者译】孔子说:“对于君子,不可以让他去负责小任务、管理小事情,而是可以授予他重大使命、重大任务。对于小人,不可以授予他重大使命、重大任务,而是可以让他去负责小任务、管理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