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5-25 08:14:5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错误

看法

改正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人们所犯错误的看法。孔子认为,一个人犯了错不要紧,只要能改正就好,就可以原谅。如果犯了错,却不加以改正,我行我素,依然故我,这样的错误,才是不可原谅的、不可饶恕的,才是真正的错误。孔子的这一观点,其初衷在于鼓励人们知错就改,毫无疑问,这一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这一观点也有不足之处。因为,过错并非都能进行改正,有些错误犯下了是改正不了的。比如,如果一个人犯的错误很严重,违反了刑法,构成了犯罪,就不是加以改正就可以原谅、饶恕的了。构成犯罪,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犯,一种是行为犯。结果犯,就是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犯罪,比如杀人。这个人把另一个人杀了,他就是再改正错误,也不能完全原谅他,也不能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当然,他认错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可以作为减轻处罚的情节加以考虑,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原谅、饶恕他。也就是说,这样的错误是改正不了的,危害后果已经造成,不可能消除,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行为犯,就是实施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比如抢劫。如果实施了抢劫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也要进行处罚。如果他认错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可以作为减轻处罚的情节加以考虑。但是,这样的错误也是改正不了的。能改的,只能是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次实施的错误却不能因此而不予追究。

总而言之,对于构成犯罪的那些严重错误,是不可能加以改正的。能做到的,只能是以后不再犯。当然,对于不构成犯罪的错误,也就是那些比较轻微的错误,是可以加以改正的。这样的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同志,就是可以原谅的。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与孔子的意思存在不小的出入。有了错误不改正,肯定是真正的错误。有了错误想改正,态度值得肯定,但有的能改正,有的改正不了。

【笔者译】孔子说:“犯了能够改正的错误却不加以改正,就变成人们所说的真正错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