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5-20 08:09:2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智慧小不忍乱大谋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生的智慧。论语并不全是道德说教,有时候还讲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教人们一些人生的智慧,比如本章,一是告诉人们“巧言乱德”,要小心提防;二是告诉人们“小不忍,则乱大谋”,要人们学会“忍”。
先说“巧言乱德”。何谓“巧言”?花言巧语就是孔子说的“巧言”吗?这要看怎么定义花言巧语了。如果只是会说,把既有的事实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好像不能称为花言巧语。所谓的花言巧语,应该是混淆是非,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夸大或者缩小事实。这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乱德,就是把自己头脑中建立的对德的各种认识搞乱了。言外之意,即是用花言巧语把自己对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等观念的认识搞乱了。明明是对的,说成错的,明明是恶的,说成是善的,还让人感觉到他说的有道理,让人相信了他的话。其实,他的话是错的,只是你不留意,陷入他的圈套中。这种人在历朝历代很受欢迎,很能吃的开。提拔干部,这种人是首选,升的快。至于说忠言的人,说真话的人,就不行了。忠言逆耳,真话难听,领导不喜欢,你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听某人巧舌如簧,就要提防着点,免得误入他的彀中。他的话归根到底是有害的,好听,但似毒药。
再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已成流传千古的俗语,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是,一提到这句话,人们想到的是忍住愤怒、忍受委屈。其实,忍,不仅是忍住愤怒、忍受委屈,它说的是忍住欲望,忍住情感。欲望包括财欲、性欲等,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愤怒、委屈只是情感的两种。当然,孔子强调的忍,指的是忍住对小事情的情感、欲望,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目的、大事情的实现。简言之,就是不能因为小事情而扰乱、影响了大事情。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说的忍,是忍受小事情的困扰,忍的程度是不影响大事情的实现,不是一直忍下去,不是什么都忍。如果是大事情的困扰,或者如果不影响大事情的实现,就不要忍,也无需再忍。该爆发的时候,也要爆发,该反抗的时候,也要反抗。假如一直忍下去,什么事情都忍着,就不是人生的智慧了,而是人生的悲哀。
【笔者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搞乱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对小事情的情感、欲望等如果忍耐不住,就会扰乱、影响大的谋略、计划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