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1|《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5-19 08:10:5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阙文

史料文献

残缺不全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残缺不全的史料文献。“史之阙文”和“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什么关系呢?杨伯峻认为,这两句之间什么关系也没有。包咸的《论语章句》和皇侃的《义疏》都把它们看成两件不相关的事。朱熹《论语集注》也没有解释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句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李泽厚认为,原文疑有错漏,解说甚多,都不通顺。其实不必妄解,此处按字面译出而已,并无意义。

笔者觉得,本章并非如上所述那么难解。下面,尝试作出一解释。

何谓阙文?缺失了部分内容的文献。孔子生活的时代没有纸,文字是记在竹简上的。由于某些原因,竹简少了几片,或者有些竹简上的文字褪色了,看不清了。这样的文献,就是阙文。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推测,应该是保管或拥有史料文献的人,把这些史料文献借给他人查阅或使用,借史料文献的人取走了这些东西却不注意保护,从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史之阙文”一句和“有马者借人乘之”一句有什么关系呢?二者并非没有关系。“有马者借人乘之”一句是一个比喻。孔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史之阙文的出现。意思应该是这样:有马的人把自己的马借给他人乘骑,结果到了后来,有的马却找不到了。有马的人,就好比是保管或拥有史料文献的人;借出的马,就好比是史料文献;找不到的马,就好比丢失了的竹简或文字看不清的竹简。这样一来,本章就可以解释得通顺了。

本章的意义是什么呢?孔子是想告诉后人,不要轻易把重要的史料文献借给他人使用。你觉得重要,他未必觉得重要,你视之为宝,他可能一点也不在意。史料文献就像马一样,马丢了,你没有什么办法找回来,史料文献佚失了,你更没有办法找回来。

从本章的解释得出一点启示:对于古人的东西,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结论,不要轻易地认为原文写错了或漏记了。许多作注的人没有解释通顺,是因为他们没有变换一下角度,把思维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空间内。

    【笔者译】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书中那些丢失了部分内容的文献。这些文献是怎么丢失了那些内容的呢?就像有马的人把自己的马借给他人乘骑,到后来,有的马丢失了、找不到了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