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27 08:09:2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长处

历法

靡靡之音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如何治理国家。颜回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采用的东西。包括夏朝的历法、商朝的车子、周朝的帽子、虞舜时的音乐。另一方面是不能采用的东西。包括郑国的音乐、花言巧语的佞人。孔子讲了这几种,说的并不全面,难道治理国家就采取这些措施吗?笔者认为,理解孔子的意思,不能拘限于字面的内容。

孔子说的这些要采用的东西,用意在于表明要采纳历朝历代的长处,不是仅指这四项内容。孔子说的不能采用的东西,用意在于表明要明辨并避开历朝历代的短处,不是仅指这两项内容。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孔子说的这些内容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包括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核心要素。其他制度与政治制度相比,都处于次要地位。孔子只说历法、车帽、音乐等制度,却不提政治制度,为什么?他不知道政治制度重要吗?当然不是。孔子不提政治制度,就是因为他知道政治制度太重要了,重要到不能谈的地步。也就是说,孔子觉得,政治制度不能动,不能讨论,要一成不变地坚守下去。其他的制度,大家尽管发表意见,采纳这个,不采纳那个,可以争议,可以讨论。政治制度,涉及国家政权,是统治者最为关心的事情,一不小心,惹怒了统治者,就不仅仅是进监狱的事情,很可能会掉脑袋。所以,孔子不谈这个。儒家一直继承孔子的这个传统,始终不谈论政治制度。无论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只要你占统治地位,儒家都赞成,都支持。就像儒家一直为统治者说话一样,儒家也一直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说话。谈论治国,只谈与政治没有多大关系的制度,避重就轻,可以自保。

孔子说的在不涉及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采用其他制度可以做到吗?笔者认为,有些情况下可以做到,有些情况下做不到。大部分的其他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同一理念、同一理论基础之上的。你采用这一政治制度,就决定了其他制度在核心问题上是与这一种政治制度相一致的,与此政治制度不同类的其他制度则存在不下去。也就是说,一棵树上结出的果子,不会出现两样,即使偶而能嫁接成功,也不是原来那个味儿。只有与政治制度无关的那些制度,才会被成功采用。

就孔子反对的内容来说,笔者对“郑声淫”有一点看法。钱穆《论语新解》:声过于乐曰淫。乐之五音十二律长短高下皆当有节。郑声靡曼幻眇,失中正和平之气,使听者导欲增悲,沉溺而忘返,故曰淫。笔者理解,所谓郑声淫,就是郑国的音乐过于多情,有浓烈的味道,刺激性太强,一点也不安静、稳定,是对那个时代过于压抑人性的一种反抗。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孔子一向主张谦虚谨慎、小心翼翼,这样的心态决定了他对刺激性强的东西非常反感,因而反对浪漫主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郑声, 在他看来是不能容忍的。

【笔者译】颜回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农时上采用夏朝的历法,交通上采用商朝的车辆制作方法,服饰上采用周朝的衣帽制作样式,文艺上采用虞舜时韶乐和舞蹈那样的作品,同时,音乐上要舍弃郑国的靡靡之音,用人上要疏远用花言巧语谄媚人的人。因为郑国的音乐太过多情,一点也不节制,用花言巧语谄媚人的人非常危险,容易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