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26 08:02:12)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准备工作

社会精英

团队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实行“仁”的准备工作。前文已经说,“仁”就是爱。本章重点说的是实行“仁”的方法,不是讲“仁”是什么。所以,为了便于理解,“仁”还是不译为好。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孔子倾其一生所要推行的东西。孔子的弟子非常关注“仁”是必然的。从子贡问话来看,他问的是如何去实行“仁”。孔子作了回答,但从孔子的回答来看,他只回答了实行“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却未回答子贡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属于答非所问。当然,这并不是说准备工作不重要,但准备工作无论多么重要,也不能代替正面工作。

既然孔子只谈了准备工作,那么,笔者也就就着孔子的话,先谈一下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句话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格言,直译就是,工匠如果想干净麻利地做完自己的工作,一定先把他的工具磨得锋利无比。寓意就是不论干什么,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实行“仁”,如何做准备工作呢?按照孔子的意思,就是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可以作如下解读。

其一,做实行“仁”的准备工作,要从社会精英抓起。社会精英有两类,一类是大夫,即官员;另一类是士,即读书人和武士。抓住了这两类人,也就抓住了牛鼻子,整个社会就会跟着前行。

其二,做实行“仁”的准备工作,要组建团队,不要单枪匹马去干。怎么组建团队呢?事奉贤明的官员,结交有仁德的士人,就是要融入群体之中,以仁为纽带,形成一个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去实行“仁”。

其三,做实行“仁”的准备工作,要从最容易处入手,先易后难。大夫之贤者,士之仁者,都是认可、拥护“仁”的群体。找到他们,取得他们的支持,是开展“仁”的准备工作中最容易的一环。从这里入手,再去实行“仁”,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谈完了准备工作,接着谈一下正面工作。也就是说一说孔子应该回答而没有回答的问题——如何实行仁。笔者尝试着对此问题作如下回答。可能不全面,可能不深入,只是探讨而已。

一是要取得君主的认可、支持。在全社会推行仁,没有君主的认可、支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所以,君主的认可、支持至关重要。孔子周游列国,一直想得到君主的支持,却始终没有成功。他倡导的仁也就难以得到推行。

二是要扩大认可、支持“仁”的社会精英的范围。社会精英不仅包括官员、读书人和武士,而且包括富人。要实行“仁”,不能少了富人中仁者的支持。实行“仁”,不仅需要权力,需要智力,需要人力,也需要财力。财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富人那里来。

三是要依靠团队,依靠组织。根据孔子提出的做好准备工作的要素,要实行“仁”,需要形成自己的势力,形成自己的团队,形成志同道合的同志,依靠这个集体去推行“仁”。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干不了大事情。

四是要向社会大众拓展。“仁”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最终决定于社会大众能否接受“仁”。只在社会精英的小圈子里实行“仁”,虽然影响不小,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难以真正达到实行“仁”的目的。必须让“仁”走向社会大众,让“仁”在社会中生根。

五是要尝试攻克难点。难点是什么?就是不认可、支持“仁”的人。要尝试着在不认可、不支持“仁”的社会精英中推广、传播“仁”,争取转变他们的看法。当然,这只是尝试,要知道,想改变这些人的看法是很难的事。能做到当然好,做不到也没什么。毕竟,他们只占社会的少数。

【笔者译】子贡问孔子如何实行“仁”?孔子说:“工匠如果想干净麻利地做完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把他的工具磨得锋利无比。实行‘仁’,也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来说,你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去事奉那些官员中的贤者,结交那些读书人和武士中的仁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