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25 08:24:56)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杀身成仁

志士仁人

求生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杀身成仁的古训。这里的“仁”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仁”?笔者认为,能够让人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去维护的“仁”,一定是大仁、大爱,是正义的事业,是国家、民族的事业,而不是一般的仁、一般的爱。所以,这里的“仁”虽然是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仁”,但是,范围要比“仁者爱人”的“仁”小很多。孔子在《论语》的多处提到过“仁”,并不是每一处提到的“仁”都需要用生命去维护,并不是每一处提到的“仁”都需要用杀身来成就。因此,这里的“仁”指的应当是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等大事。

杀身成仁自孔子提出已经二千多年,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慷慨赴死。按照孔子的说法,杀身成仁是有适用范围的,它适用于志士仁人,也就是说,不是志士仁人的一般人并不适用。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杀身成仁,那么,他就不再是一般人,而成为志士仁人了。

笔者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解读为几层:

一是当志士仁人面临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两者选择其一时,要义无反顾地选择维护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不能为了求生而损害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你选择了死,选择了维护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你也就做到了大仁、大爱。你理应彪炳史册,受后人景仰。

二是求生未必损害仁,未必损害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一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话有一种误解,好像求生就一定损害仁,一定损害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动辄就要选择死。其实,未必如此。只要不损害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就可以选择求生,就可以选择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要为了死而死,白白牺牲。

三是杀身未必成仁。孔子的话经常让人理解为只有杀身,才能成仁。杀身就能成仁吗?未必。如果自己选择了死,却对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没有什么帮助,死了白死,这样的杀身就不能成仁。你死了,只是多一个殉道者而已。这样的死,不值得称赞,更谈不上成仁。

四是成仁未必杀身。做成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并不一定需要杀身。尧舜治国理政,取得了大成就,可以称得上大仁,但是,他们并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理应号召人们在不付出生命代价的情况下,成就仁,成就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杀身成仁只是一种无奈之举,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笔者译】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损害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而是宁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成就、维护国家、民族的正义事业。这样的义举,当之无愧可称为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