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19 08:15:42)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知音理解德行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感叹知音难觅。孔子的学说,孔子的主张,都是围绕着德而展开。概言之,就是以德育人,以德治国。孔子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但是,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各国君主们追求的是富国强兵,没有人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人们不知道德是什么、德的作用是什么。因而,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子路说上几句,抒解一下胸中的郁闷。
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同时,也普遍认为,孔子的学说围绕“德”而展开。究竟什么是“仁”?什么是“德”?“仁”和“德”有什么关系?
按照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怎么理解?笔者在1.3中已经解释过,仁,就是爱,就是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爱。也就是说,“仁”指的是爱这种情感。
“德”是什么?孔子虽然在论语中多处说过什么是德、什么不是德,却没有正面说过“德”是什么。笔者在2.1中对德作过探讨。笔者认为,总结德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德的本质是对他人好,给他人利益,令他人幸福和快乐。德是围绕着“爱”而展开。德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一类是思想。
关于“仁”和“德”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中没有作出明确的表述。笔者根据孔子对“仁”和“德”的解释,得出一个见解:仁是德的内核,德是仁的表现形式。因为仁就是爱这种情感,所以,德的内核也是爱。至于忠孝弟义等道德,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德的具体表现形式,属于德的不同种类。
就本章来说,何谓懂得“德”?笔者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至少你应该知道德是什么、德有什么作用。 德是什么?上面已经说过。德有什么作用?无非两点,一是育人,二是治国。孔子觉得,为什么世风日下?为什么世道混乱?就是因为社会缺少德,既缺少德的思想,又缺少德的行为。不仅社会下层缺少,而且社会上层也缺少。所以,孔子才力主推行德治。但是,孔子发现,人们根本不知德为何物,如何推行?这就是社会现实,孔子岂能不感叹知音难觅。
【笔者译】孔子说:“子路,懂得德行的人太少了,没人能理解我、懂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