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14 07:58:15)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卫灵公

军事

文治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不懂军事。朱熹《论语集注》: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

根据尹氏的解释,孔子是因为卫灵公无道,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才回答他自己未学军事。言外之意,孔子是懂军事的,因为卫灵公无道,故意不说而已。事实是什么样的呢?遍查历史资料,没有任何记载说孔子学过军事,孔子也未谈过军事。可见,孔子的确不懂军事。孔子说的是实话。尹氏的解释无中生有。

军事对于国家政权的重要性无以复加。遍观二十五史,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是军事在发挥主导作用。看看秦汉,看看三国两晋,看看唐宋元明清,哪一个政权不是武力打出来的?毛泽东说过,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在平天下的过程中,虽然文的力量也发挥作用,但是与武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国家政权建立之后,进入到治国阶段,文的力量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武的力量退居次要地位。也就是说,无论治国,还是平天下,文与武始终是两种必备的力量,既需要文,也需要武。缺少任何一种,都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孔子创建的儒家虽然研究治国理政,但一直致力于文的方法、文的手段,谈的最多的是道德,是礼与法,没有关注武的方法、武的手段,没有谈过军事,没有研究过军事。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撼。既然谈治国,怎么能不谈军事?仅仅谈文,怎么能够治国?怎么能够平天下?儒家的治国平天下,只是一条腿走路,岂不是瘸子?

朱熹等后世儒家人物也谈治国,也谈平天下,依然没有人重视军事。他们似乎忘记了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是怎么灭亡的?只谈让老百姓怎么听话,只谈天理,只谈尊卑等级,却不肯谈军事,不肯谈富国强兵。

原因何在?笔者觉得,应该是历代统治者对军事的恐惧,对武力的担忧。他们看到了军事在政权更迭中的作用,他们知道军事有多大能量,所以,他们不让谈,不让研究,唯恐黄袍加身之类的事情重演。这才导致了儒家这样的文治思想的一家独大。儒家也因而不敢也不想去关注去研究军事。须知这一做法在维护了自己统治的同时,也弱化了本政权的武力,让本政权的军事力量在外敌面前不堪一击。元朝、清朝入主中原就是最好的例子。

【笔者译】卫灵公问孔子请教军事问题。孔子回答说:“像俎豆之类的礼仪、民生问题,我曾经听说过一些,可以略谈一二;像军旅之类的事情,我没有学过,回答不了您。”第二天,孔子就离开卫国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