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3-11 08:24:5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君子之道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三条君子的标准。这里出现了君子之道的概念。君子之道是什么?就是做一个君子的标准,做一个君子的要求。论语中论及君子的有一百多处,几乎每一处都是一个标准。这一百多条标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君子的标准体系。它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关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让人们无论做什么,都有标准可循。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标准体系?因为它是一个社会正常良性运转的基础。大家都往上走,都往好处学,社会才有希望,社会才会前进,社会才不至于崩溃。中华文明是通过儒家思想建立了这样一个体系,外国文明多是通过宗教建立这样的体系。

儒家建立的这个标准体系多达一百多条,要想全部做到,非常难。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有做不到的,比如本章说的这三条。其实,君子这个标准体系就是一个理想,建立这个标准体系是希望大家都去做。但是,如果做不到全部,能做到其中的一部分,也就达到目的了,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君子。至于说做到多少条,或者做到哪几条即可,并无定论。

下面,我们看一看连孔子也做不到的三条标准是什么。一是仁者不忧。仁者是孔子最为推崇的人物,孔子从不轻易说某人是仁者。这样一个成功人物,他应该没有忧虑的事情了吧?所以说他不忧。其实,不尽然。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即使再成功的人物,他也有忧虑的事情,说他不忧,应该是不忧虑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不忧国忧民吗?假如他不忧国忧民,他还能称为仁者吗?孔子的意思应该就是他不忧虑自己的事情。这一点,孔子恰恰做不到。二是知者不惑。知者是聪明人。聪明人的困惑自然少一些,在一般事情上甚至没有困惑。孔子希望达到这样的水平,却做不到。三是勇者不惧。勇敢的人什么也不怕,从不畏惧什么。孔子希望自己能够像勇者那样勇敢无畏,却难以做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也不怕到底好不好?孔子是把这一条作为正面的东西加以肯定,但是,笔者认为,人应该有所畏惧,什么也不怕并不值得提倡。

孔子把这三条也列为了君子的标准。很显然,这三条与道德无关,与人品无关。这三条是三个领域最优秀的人物达到的最高水平。孔子以这样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以这样的水平来设定君子,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关于君子的理想。这个理想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

    【笔者译】孔子说:“君子的标准中有三条,我总是做不到:像仁爱的人那样不忧虑自己的事情;像聪明的人那样不感到困惑;像勇敢的人那样毫不畏惧。”子贡说:“老师这是在自我批评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