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3-09 08:06:3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位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考虑问题不越位。这两句都有一个“位”,第一句的“位”很明显,指的是官职;第二句的“位”很模糊,可以作很多种解释。因为君子是一种道德称谓,或者是一种泛称,不限于官员。思考的问题可以是各种内容,不限于政治事务。
关于第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论语s泰伯篇》8.14相同,前面已经作过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重点说一下“君子思不出其位”。不管君子是谁,也不管他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内容,这种不越出本位的思考是不合时宜的。当初,儒家提出这样一种道德要求,让大家都待在自己的位置不要动,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作非分之想,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只思考眼前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维护既得利益。但是,这样一种要求目光非常狭隘,原因很简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人如果看不到全局,想不到全局,他也就不会对自己管辖的这一部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判断,他的方向也就不会正确、清晰。做事情可以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考虑问题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全局眼光。
“思不出其位”的要求,还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只考虑了当权者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对当权者来说,每一个人只想自己的事情、只想自己那个位置的事情,不想他人的事情,不想国家的事情,是最好的。他们的意思是,你们不要皇帝不急太监急。但是,如果国家发生内忧外患,当权者看不到或者治不了,怎么办?曾子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光想着怎么维护当权者眼前利益了。后世儒家看到了这一点,就对这种要求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理念。也就是说,国家不是当权者自己的,是天下人共有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关心国家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思考国家的问题。思不出其位,怎么行?每一个人,不仅可以思考,而且应当思考自己那个位置以外的事情。
就本章来说,前人的各种注解需要作出甄别。前一句有时候尚可适用,可以不动;后一句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不仅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连孔子之后的时代也不符合。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对后一句作出新的解释。
【笔者译】孔子说:“你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谋划那个职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曾子说:“人们思考问题不要超出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