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3-08 07:59:1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蘧伯玉

减少

言过其实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好友蘧伯玉的自省精神。蘧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今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人,春秋时期卫国的上大夫,是孔子尊敬和称颂的君子。与孔子亦师亦友。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多次收留和帮助孔子。

蘧伯玉有一句名言:“耻独为君子”。意思是,自己一个人具备了君子的美德、成为了君子还不够,还要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一个人仅仅独善其身追求个人完美、追求自己成为君子,不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是可耻的。蘧伯玉这句话,是孔子君子理论的重要补充。它彻底修正了后世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重要理念。

蘧伯玉的“弗治而治”思想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基本相同。《淮南子》记载: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蘧伯玉生于公元前585年,终于公元前484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终于公元前471年。蘧伯玉稍年长于老子。二人处于同一时代,思想又高度接近,由此可见,“无为而治”思想是当时比较通行的一种哲学理念。

蘧伯玉非常注重个人修养。《淮南子s原道训》记载: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蘧伯玉五十岁时,知道自己前四十九年的错。《庄子s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蘧伯玉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笔者认为,蘧伯玉注重个人修养是事实,但是,《淮南子s原道训》、《庄子s则阳篇》的记载过于文学化,过于夸张,犯了后世《三国演义》等著作同样的错误。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些作者为了写蘧伯玉注重个人修养,不惜大幅夸张,完全不在意写出来的东西因夸张过度好像虚假的一样。

就本章来说,如果说蘧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失,还没做到,显然与事实不符。蘧伯玉是位受人称道的君子,必然自重自省,每日三省吾身,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取得进步。使者回答的内容应该是,蘧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还没能完全做到。如果这样回答,孔子才会称赞这位使者回答的好。如果使者回答“蘧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失,还没做到”,孔子说的关于使者的话就不是称赞,而是批评,其意思是责备使者言过其实了。

    【笔者译】蘧伯玉派了一位使者问候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问他说:“蘧老先生在忙些什么呢?”使者回答说:“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没有能够做到。”使者出去后,孔子说:“这位使者,言过其实了;这位使者,言过其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