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2-19 08:05:0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成功人士科学精神诺言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士。朱熹《论语集注》:成人,犹言全人。武仲,鲁大夫,名纥。庄子,鲁卞邑大夫。言兼此四子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
后人的解释都来自于朱熹的注解,成人都翻译为全人。笔者认为,这一翻译存在根本缺陷。什么是全人?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人。有了臧武仲的知、孟公绰的不欲、卞庄子的勇、冉求的艺,再用礼乐加以规范引导,就达到“全”的要求了?恐怕不能这样说。这几个方面,连孔子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都没有达到,更不用说仁、义、礼、智、信了,怎么就能说达到“全”了呢?再说,光德就有四五十种之多,区区这几项,如何能称为“全”呢?而且,“成”字的本意,根本就没有“全”这一说,朱熹硬生生地把“成”说成了“全”,实在说不过去。
笔者认为,“成”是成功之意。成人,就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人,也就是成功人士。所谓成功人士,就是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人,社会对其加以认可。臧武仲的知慧是出了名的,他那样的智慧,如果再用礼乐加以规范引导,这个人就是成功人士了。不欲、勇、艺也是如此。
社会是不断变迁的。社会对成功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来成功的标准是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不欲、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现在,标准改变了。只要看到利益,能够想到合适不合适,自己该不该得到这一利益,就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还有,遇到危险情况,能够奋不顾身,冲在前面,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另外,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仍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诺言,这样的人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
从本章可以看出,儒家衡量成功的标准,范围比较窄,只限于社会科学的某些内容,比如道德的具体规定,比如治国理政的才能。但是,从来不提自然科学的内容。这导致中国社会严重缺乏科学精神,从而造成了国力的严重落后。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缺少赛先生和德先生,是一语中的。
儒家思想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在哪?一是儒家思想自身的原因。儒家思想体系缺乏理性精神,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终极探索,缺乏对科学原理的系统总结,缺乏对科学价值的阐扬,缺乏对科学发明、科技创新的奖进。二是古代政治制度造成的。在古代,做官的途径就是饱读诗书和四书五经。这一教育内容极大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使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缺乏求新意识,对自然科学的了解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