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2-09 08:09:3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官本位科学财富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当时重要人物的看法。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国的执政。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其最著名的贡献有两方面:一是铸刑书,开中国公布成文法的先河;二是创新治国方法,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意思是,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从而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
此外,子产最著名的一项举措是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什么意思呢?先看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怨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意思是: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呀。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那时的子产就明白这个道理,即不能堵住老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说话,不让他们评价执政者的利弊得失。只喜欢听歌功颂德的话,听不进批评,听不得反对,这样不行。
所以,孔子认为,子产不仅是对百姓施恩惠的人,而且是善于对百姓施恩惠的人。
子西是谁?朱熹《论语集注》: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哉者,外之之辞。实际上,春秋时期子西有三人。一个是子产的同宗兄弟。他与子产常以同事见优劣,且相继执政。其他两个子西,都是楚大夫。一个名宜申,谋乱被诛,另一个即公子申。孔子所说的子西,到底是哪一个?其实,无论哪一个,都不重要。这三个子西,孔子都看不上眼。分辨清楚,没有多大意义。故不去分辨。
管仲,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任齐国相国。任期内,力行改革,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华夏第一相”。管仲提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主张与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颇为接近。同时,管仲最早提出“华夷之辨”与“尊王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非常高。
朱熹认为,“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按照朱熹的说法,是齐桓公剥夺了伯氏的土地给管仲,并不是管仲剥夺的,伯氏当然不能怨管仲。孔子在这里用此事来评价管仲就没有意义。笔者认为,应该是管仲剥夺了伯氏的土地,作为他用,而不是归管仲自己占有。这是管仲改革的举措,利于齐国富国强兵,所以,伯氏至死没有怨言。
从论语对当时重要人物的评价可以看出,儒家主张的是官本位。什么是官本位呢?就是评价一个人,首先看他是什么官职,做了多大的官;其次看他是否干出了成绩,他的政绩如何。儒家的这一思想一直延用到后世。财富与科学始终没有成为儒家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也导致了儒家缺乏财富精神与科学精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大家都在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做官,极少有人去追求财富,搞科学技术研究。财富、科学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科学,更是如此。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很有针对性。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做官,也包括创造财富,还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思想,等等。所以,儒家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只有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才能激发出人们多样化的创新动力。时间进入到21世纪,我们高兴地看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多领域人才竞相倍出。儒家思想也应该加以改革,将这一变化吸收整合进去。
【笔者译】有人问孔子如何评价子产,孔子说:“他是一个会施恩惠的人。”问如何评价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怎么说好呢?”问如何评价管仲,孔子说:“他可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他推行改革时,曾经剥夺了伯氏三百户的土地。伯氏因而生活困难,一直吃粗粮,但是,伯氏一直到死,也没有说过怨恨他的话。”